全蠍、蜈蚣、蜂房炭、幹蜘蛛、殭蠶、乳香、沒藥、磁石、斑蝥、炙甲片。
搭背對口。
上為末。
摻患處,外貼膏藥。
《內外驗方秘傳》。
豬膽、雄黃豆、麝香。
痢疾不止者。
用十二月殺的豬膽,可收一百以上,將雄黃豆裝入膽內,麝香少許,陰乾。
每服5-7粒,為細末。如紅痢,甘草湯下;如白痢,生薑湯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九。
蒼朮(米泔浸7日)1兩,川烏(煨)1兩,草烏(米泔浸,去皮,煨)1兩,細辛1兩,防風1兩,荊芥1兩,麻黃1兩,兩頭尖1兩,金釵石斛1兩,天麻1兩,川芎1兩,白芷1兩,甘草1兩,何首烏1兩,當歸1兩。
諸風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隨引湯送下。治男子、婦人36種風疾,眉毛退落,冷茶送下;腰痛、耳聾,腎臟風,荊芥湯送下;遍身紫癜風,防風湯送下;飲食無味,脾胃風,皂角子湯送下;手心退皮,鼓掌風,天麻湯送下;迎風冷淚,肝臟風,米泔水送下;筋骨疼痛,氣下注,乳香湯下;口眼斜,心熱風,茶湯送下;指節破裂,斷風,鹽白湯送下;心腹脹悶,胸膈塞,氣風,生薑湯送下;前後倒臥地,感厥風,生薑湯送下;發狂吐沫,急緩風,荊芥湯送下;五般淋瀝,腎患風,鹽白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五。
天靈蓋3兩(塗酥,炙微黃),蝦蟆1枚(去頭腳,塗酥,炙微黃),麝香1分(細研),桃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雄黃2兩(細研,水飛過),杏仁1兩(浸漬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人中白2兩。
大風惡疾,腹內生蟲,面板瘡腫,手足欲墮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粥飲送下。服10日後,當有蟲下,即愈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草烏1兩(去黑皮,生用),川烏(去黑皮,生用)7錢半,甘草7錢半,麻黃(不去根節)半兩,甘松半兩,熟乾地黃(淨洗)半兩,藿香葉半兩,白芷半兩,油煙墨(燒存性)半兩,豬牙皂莢半兩,川芎半兩,當歸半兩,何首烏半兩,南星(生用)半兩,殭蠶(去絲)半兩,赤小豆半兩,羌活半兩,白膠香半兩,木鱉子(去油)半兩。
小兒諸般風證。
上銼,或焙,或曬,為細末,糯米粉煮糊為丸,如麻仁大;兒小者,丸作粟殼大。
每服30-50丸,或70丸,稍空心用淡薑湯送下。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天靈蓋3兩,蝦蟆3個(去頭足,燒存性),生人中白3兩,桃仁(浸,去皮)3兩,麝香1錢,硫黃1兩,雄黃1兩,穿山甲(熱灰插焦)半兩,皂莢刺(燒存性)半兩(老刺佳),輕粉2錢半。
大風諸癩,惡蟲內蝕,形骸變壞。
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月首五更米飲送下,連日服。取蟲盡則愈,殺瘵蟲通用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一引《聖惠》。
蘆薈1兩(細研),雄黃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白狗糞1分(微炒),蝦蟆1枚(塗酥,炙令黃),天靈蓋1分(塗酥,炙令焦黃),蛤蚧1對(頭足全者,塗醋炙令黃),烏驢蹄3分(燒),乳香1兩,豬膽2枚(汁於茶碗中,以慢火熬如膏)。
骨蒸勞。
上為末,研入豬膽膏令勻,以粟米飲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丸,服藥前先吃煮麵少許,然後以茅香湯沐浴,以砂糖、麝香各少許,以冷水1小盞調令勻,將藥納水中,放星月下露1宿,平旦頓服。吃藥了以衣被蓋之,微有汗出為效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當門子1錢,大冰片1錢,公丁香(微焙,研)1錢,母丁香(微焙,研)1錢,全蠍(微焙,研)7個,蜈蚣(微焙,研)7條,殭蠶(微焙,研)7條,穿山甲7片,靈磁石(生研)1錢半,大蜘蛛(微焙,研)7個(各品生更妙)。
眼目赤腫澀痛,內外翳障,眼丹,偷針眼,爛眩風眼,拳毛倒睫,眼皮外翻,眼珠突出,雀目,視物反常,視物倒植,瞳神反背,眼菌,眼瘡,眼漏,通睛,疳眼。癰疽腫痛。
上為極細末,和勻再研,瓷瓶收貯,勿令出氣。
一切外證摻上膏藥貼之,並摻眼目。
《衛生鴻寶》卷二。
川烏1斤,木鱉1斤,地龍10兩,黑小豆半斤,五靈脂2兩,松墨2兩(醋炒)。
男子、婦人手足麻痺。
前4味為末,五靈脂醋研碎,煮麵糊為丸,如龍眼大。
每服1丸或2丸,細嚼,酒送下,薄荷茶亦可,不拘時候。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絲瓜(取將老黑豆者,連蒂皮瓤子)。
痘瘡破爛。
置新瓦上,慢火燒炙存性,量用數錢,白湯調下,或以紫草、甘草湯下尤佳。
《痘科金鏡賦》卷六。
羌活半兩,白朮半兩,五加皮半兩,肉桂半兩,檳榔1兩半,川烏1兩半,黃耆1兩半,白茯苓1兩半,赤芍藥1兩半,附子1兩,熟地黃1兩,烏藥1兩,生蒼朮1兩半,當歸1兩半,川牛膝1兩半,虎脛骨1兩半,白蒺藜1兩半,杜仲1兩半,黑小豆半斤。
腳氣,筋骨軟弱,步履不隨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鹽酒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八引《醫方大成》。
白芷6錢,草芎8錢,正芎半兩,草烏3兩(湯泡3次),石膏3錢,蒼朮1兩,白姜1錢,川烏3兩(湯泡3次),甘草半兩,防風半兩,羌活半兩,殭蠶1兩3錢(炒),當歸半兩,墨2錢,肉桂3錢,北細辛半兩。
一切風疾,左癱右瘓;傷寒、傷溼,渾身疼痛;跌破傷損;偏正頭風、卒中急風、風牙腫痛;遍身瘡癬,腳氣,小腸氣痛。
上為末,糯米糊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孕婦休服。
每服1丸,細嚼,常服茶清任下。左癱右瘓,生蔥酒送下;傷寒、傷溼,渾身疼痛,炒姜、蔥酒送下,跌破傷損,松節酒送下;偏正頭風,生蔥、茶湯送下;卒中急風,生薑、皂角子煎湯送下;風牙腫痛,燒鹽同藥摻痛處;遍身瘡癬,炒烏頭淬酒送下;腳氣,木瓜酒送下;小腸氣痛,炒茴香酒送下。病在上,食後服;病在下,空心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六引《醫學切問》。
蒼朮1斤,草烏1斤,生薑1斤(切片,拌勻,入壇內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取),自然銅(醋炒7次)1兩,乳香(去油)5錢,沒藥(去油)5錢,五靈脂(醋炒7次)2兩。
跌打損傷,又治痛風並破傷風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百草霜為衣。
每服5分,酒送下。出汗為度。
《接骨入骱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