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黃土2兩,廣藿香2錢,生木香8分,宣木瓜2錢,陳橘皮1錢,紫厚朴8分,白扁豆3錢,活水蘆根2兩。
霍亂吐瀉及轉筋霍亂。
忌稠粘粥食。
長流水煎。
《醫略十三篇》卷十一。
伏龍肝半升,甘草3兩,白朮3兩,阿膠3兩,乾薑3兩,黃芩3兩。
卒吐血及衄血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,煮取3升,去滓下膠,分3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二。
伏龍肝(即灶下黃土)。
赤疹瘙癢,煩躁昏悶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生薑蜜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八引《旅舍方》。
甘草3兩,乾地黃3兩,白朮3兩,附子3兩(炮),阿膠3兩,黃芩3兩,灶中黃土半斤。
脾虛陽衰,大便下血,或吐血,衄血,婦人崩漏,血色黯淡,四肢不溫,面色萎黃,舌淡苦白,脈沉細無力者。
上7味,以水8升,煮取3升,分溫2服。
《金匱》卷中。
當歸3兩,甘草3兩(炙),芍藥3兩,黃芩3兩,芎3兩,桂心1兩,生地黃1斤,釜月下焦黃土(如雞子大)1枚(碎,綿裹),青竹皮5兩。
鼻衄或吐血。
上切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
以水1鬥3升,煮竹皮,減3升,去滓,納諸藥,煮取3升,分4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深師方》。
黃土適量。
小兒急驚、慢驚。
煎湯,飲之。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引錢仲陽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