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韋(去毛)、海金沙、木通、滑石。
小兒熱淋、沙淋、石淋。
上為末。
水1小盞,煎至半盞,通口服。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。
石韋2兩,木通2兩,滑石2兩,王不留行2兩,甘草梢1兩,當歸3兩,白朮3兩,瞿麥3兩,芍藥3兩,葵子3兩,黃耆2兩。
膀胱有熱,水道淋澀,或尿如豆汁及出沙石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空心煎湯調下。
《醫學綱目》卷五。
石韋半兩(洗),海金沙3錢,車前子3錢,海蛤1錢,瞿麥半錢。
小兒熱淋。
上加木通。石燕子,同煎服。一方為末,用燈心、金銀湯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八。
石韋2兩(去毛),榆白皮2兩(銼),黃芩1兩,木通2兩(銼),赤芍藥2兩,冬葵子2兩,甘草2兩。
產後髒有積熱,致小便出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石韋、原蠶蛾(炒)各等分。
玉枕瘡,生枕骨上如癰,破後如箸頭。
上為散。
幹貼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石韋半兩(去卻上黃毛,去不盡即損肺),木通半兩,瞿麥半兩,桂府滑石1兩,甘草半兩。
水氣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4錢,水半升,燈心1束,同煎至一半,去滓,徐徐呷之。
《雞峰》卷十九。
石韋(去毛)1兩,黃芩1兩,木通(銼)1兩,榆白皮(銼)1兩,葵子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瞿麥1兩。
婦人小便卒淋澀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石韋、當歸、蒲黃、芍藥各等分。
血淋心煩,水道中澀痛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送下,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一。
石韋(去毛)1分,赤芍藥1分,川大黃(銼,微炒)1分,麥門冬(去心,焙)1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1分,川升麻1分,川樸消1分。
小兒諸淋,澀痛不利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服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石韋(去毛)3分,滑石3分。
石淋。
上為散。
每服1刀圭,用米汁或蜜下,日2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範汪方》。
石韋2兩(去毛),瞿麥1兩,滑石5兩,車前子3兩,葵子2兩。
熱淋,沙淋,小便不利,赤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。日3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集驗方》。
通草2兩,石韋2兩(去毛),王不留行1兩,滑石2兩,甘草(炙)2兩,當歸2兩,白朮3兩,瞿麥3兩,芍藥3兩,葵子3兩。
石淋、勞淋、熱淋,小便不利,胞中滿急痛;腎氣不足,膀胱有熱,水道不通,淋瀝不宣,出少起數,臍腹急痛,蓄作有時,勞倦即發,或尿如豆汁,或便出沙石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食前以麥粥清下,日3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石韋(去毛)、瞿麥、海金沙、滑石、木通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小便淋熱澀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炒燈心煎湯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玉訣》。
石韋3分(去毛),瞿麥1兩,王不留行3分,冬葵子1兩,車前子1兩,當歸3分。
虛勞煩熱,小便不利,陰中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煎木通湯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石韋半兩(去毛),赤芍藥半兩,白茅根1兩(銼),木通1兩(銼),瞿麥1兩,滑石2兩,葵子1兩,川芒消1兩,木香1兩。
氣壅不通,小便瀝結,臍下妨悶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石韋1兩(去毛),瞿麥1兩,赤芍藥1兩,葵子1兩,麻子2合,榆白皮1兩(銼),白茅根2兩(銼),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小便難,脬中有熱,水道中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石韋1兩(去毛),榆白皮1兩(銼),赤芍藥半兩,黃芩3分,木通1兩(銼),葵子半兩。
產後小便卒淋澀,溺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地黃1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石韋1兩(去毛),木通半兩(銼),瞿麥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葵子3合,子芩半兩。
熱病,小便不通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石韋(去毛)半兩,葵子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赤茯苓半兩,車前子半兩,瞿麥半兩,榆白皮(銼)半兩,滑石1兩。
小兒諸淋澀,水道中痛,臍下痞滿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5寸,煎至6分,去滓,分3次服,如人行10裡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白芍藥8分,白朮8分,滑石8分,葵子8分,木通8分,瞿麥8分,石韋(去毛)8分,當歸8分,甘草梢5分,王不留行7分,人參7分,黃耆7分。
淋瀝不出,臍腹疼痛,勞役則發。
上(口父)咀。水煎熟,食前服。
《杏苑》卷七。
石韋(去毛)1兩,消石1兩,葵子3分,桂心3分,黃耆3分,巴戟(去心,酒浸1宿)3分,王不留行3分。
勞損腎氣、虛熱所致勞淋、小便不利,陰中痛,日夜數起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食前以蔥白湯調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石韋(去毛)、檳榔(銼)各等分。
咳嗽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生薑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石韋(去毛)2兩,瞿麥穗2兩,冬葵子2兩,滑石(碎)5兩。
小便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食前溫水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石韋(去毛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地膽(去足翅,炒)半兩,鍾乳粉半兩,車前子半兩,瞿麥穗半兩,蛇床子(炒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露蜂房(炙)半兩。
石淋,疼痛淋瀝,晝夜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食前煎冬葵子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石韋(去毛)、滑石、瞿麥穗、王不留行、冬葵子各等分。
勞淋,日夜數起,小便不利,引陰中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前蔥白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石韋1兩(去毛),瞿麥1兩,滑石2兩,車前子1兩,葵子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熱淋,心神煩悶,小腹滿脹。
上為細散。
忌酒、面物。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石韋(去皮)1兩,瞿麥1兩,滑石1兩,甘草1兩,燈心1把。
小兒小便不通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水8分,加小麥100粒,同煎5分,去滓溫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丁時發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