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蛤散

《外科大成》卷一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文蛤3-5兩(打碎,去蟲),蔥白10餘根。

功效主治

腫瘍焮痛,不問已潰未潰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淋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

《惠直堂方》卷三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1個(鑽空,入乳香1錢5分,煅為末),冰片5厘。

功效主治

下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三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(新瓦上焙乾,研末)。

功效主治

橫痃便毒,爛久不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好陳醋調。

使用方法

攤布貼之,布上加紙1層,過夜即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回春》卷四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。

功效主治

自汗,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津唾調,填滿臍中,以絹帛繫縛1宿即止。加白枯礬末尤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文蛤1錢,玄胡素1錢,明礬(枯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口內水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南星1兩,大黃5錢,樸消2錢5分,五倍子2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時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醋調塗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痘疹全書》卷下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雄黃5分,五倍子(去蟲)2錢,枯礬5分,蠶退紙1錢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疹毒之後,牙齦黑爛,時時出血,呼吸氣息,名為走馬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米泔水洗淨,以藥敷上,1日3-4次。以平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全書》卷下。

《得效》卷七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寒,用力過多,肛門脫出不收;小兒叫呼久及痢後脫肛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末,水煎汁浸洗,更入白礬、蛇床子尤佳。洗後用赤石脂為末,以少許摻在芭蕉上,頻用託入。或長尺餘者,以兩床相接,中空1尺,以瓷瓶盛藥水滿,架起,與床平,令病者仰臥,以其所脫浸在瓶中,換藥逐日如此浸,縮盡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七。

《三因》卷十六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(洗)、白膠香、牡蠣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熱壅,舌上出血如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摻病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六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文蛤4兩,點紅川椒2兩,輕粉5錢。

功效主治

奶癬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文蛤打成細塊,鍋內炒黃色,次下川椒同炒黑色,煙起為度,入罐內封口存性,次日入輕粉碾為細末,瓷罐收貯。

注意事項

奶母戒口為妙。

使用方法

香油調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

《傷寒論》: 文蛤散

配方組成

文蛤5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劫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反不渴者;渴欲飲水不止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方寸匕,以沸湯5合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論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