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門冬(去心)1錢,生地黃1錢,白芍藥2錢,蒲黃2錢。
鼻衄。
水2盞,加生薑5片,煎8分,食後溫服。
《醫統》卷四十二。
麥冬、竹茹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茯神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於術、川芎、知母、銀柴胡、黃耆、黑蒲黃。
產後血虛內熱,引動心火,而致心煩者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麥門冬(用水浥,去心,焙)3錢,半夏曲(炙)3錢,人參(去蘆)3錢,茯苓(去皮)3錢,甘草(炙)1分。
小兒嘔吐,脈數有熱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5分,去滓溫服,1日2-3次。
《本事》卷十。
麥門冬(去心)半兩,桔梗(去蘆頭)半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旋覆花半兩,白蒺藜(炒去刺)半兩,升麻半兩,白朮1分,半夏(湯洗7次,生薑汁制)1分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1分,五味子1分,菊花1分,栝樓根1分,蔓荊子1分,地骨皮1分。
肺壅氣不升降,中脘有痰,口燥舌幹,眼澀多眵,面赤生痤,神思不爽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生地黃3錢,生麥門冬3錢,生薑1錢,白藥2錢,蒲黃2錢,白蜜1合。
鼻衄。
上為細末。
以井水2大碗,煎7分,分2次服。
《直指》卷二十一。
麥門冬(去心)2錢,半夏(姜制)2錢,人參2錢,茯苓2錢,甘草1錢,陳皮1錢。
小兒嘔吐,脈數有熱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2片,煎5分,溫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四四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桔梗(去蘆)2兩,牛蒡子2兩(微炒)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甘草(生用)半兩。
小兒瘡疹,毒氣上攻,咽嗌不下,口舌生瘡,不能吮乳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小盞,煎3分,去滓放溫,時時令呷,或頓灌之,兒小乳母無孕者,亦可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六五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韭子2升,麥門冬3合,菟絲子3兩,車前子6分,澤瀉6分。
小便失禁,及夢失精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日3夜1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。
麥門冬2兩(去心),甘草半兩(炙),石膏2兩(研),地骨皮2兩,梔子仁半兩。
心臟實熱,煩躁喘急,欲吐不出,頭目昏眩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水1中盞,加小麥50粒已來,竹葉10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麥門冬(去心)半兩,桔梗1分,半夏1分,貝母半兩,升麻半兩,蔓荊子1分,甘草半兩,前胡半兩,防風半兩,款冬花半兩,桑白皮半兩,杏仁1分,白朮1分,五味子1分(用新者),赤芍藥半兩,菊花1分。
三焦不利,心肺多壅,痰涎並積,口舌乾燥,咽嗌腫疼,肌體黃瘁,氣血不調。
上藥各洗擇令淨,焙,杵羅為末。
每服2錢,水7分盞,加生薑1片,同煎至3分,去滓溫服,食後、夜臥各進1服。
《博濟》卷二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蘆根半兩(銼),葛根半兩(銼),犀角屑半兩,漏蘆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身上有赤,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竹葉10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一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犀角屑半兩,川芒硝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旋覆花1分。
小兒眼胎赤,腫痛,上焦壅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4-5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鉤藤半兩,黃芩3分,赤芍藥3分,川升麻3分,茯神3分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。
小兒體熱,嘔吐發癇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白茯苓1分,人參1分(去蘆頭),陳橘皮1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茅香半兩,幹木瓜1分。
小兒霍亂,不下乳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羚羊角屑3分,赤芍藥2分,桑根白皮3分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生乾地黃半兩,赤茯苓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耆3分(銼)。
婦人客熱,四肢煩悶疼痛,不下飲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前胡1兩(去蘆頭),黃芩1兩,川升麻1兩,遠志1兩(去心),黃耆1兩(銼),赤芍藥1兩,生乾地黃1兩,栝樓根1兩,當歸半兩。
發背壅盛,作寒熱,疼痛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葉20片,小麥10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石韋(去毛)1兩,五味子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菟絲子(酒浸1宿,別搗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虛勞羸瘦,面體少色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腹溫酒調下,日午、夜食後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黃耆1兩半(銼),黃芩1兩半(銼),川升麻1兩,知母2兩,甘草1兩(生,銼),玄參1兩,栝樓根3兩,赤芍藥1兩,當歸1兩,赤茯芩1兩。
發背及乳癰,赤腫疼痛,體熱大渴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地黃半兩,淡竹葉2-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赤茯苓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阿膠3分(搗碎,炒令黃燥)。
妊娠阻病,服不安,寒熱嘔逆,氣滿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芍藥半兩,川升麻1分,貝母3分(煨微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時氣,咳嗽壯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加淡竹瀝半合,更煎1-2沸,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石膏3分(細研),甘草半兩(炙)。
小兒傷寒,煩熱頭痛,嘔逆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大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紫菀3分(洗去苗土),桑根白皮1兩(銼),木通半兩(銼),五味子半兩,桔梗3分(去蘆頭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傷寒,心肺氣壅,涕唾稠粘,胸脅脹滿,上氣喘促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用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淡竹茹1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1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1分,貝母(煨微黃)1分,款冬花1分,紫菀半兩(洗,去苗土)。
小兒咳嗽,聲不出。
上為散。
每服半錢,以乳汁調下,1日3-4次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八十三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梔子仁半兩,犀角屑半兩,知母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黃芩半兩。
小兒心肺熱奎,悶煩,渴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盞,加竹葉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赤茯苓半兩,黃芩半兩,茅根(銼)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蘆根2分(銼),犀角屑1分。
小兒胃中熱,心腹煩悶,不欲乳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竹葉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龍骨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黃耆3分(銼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產後小便數,兼煩渴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羚羊角屑半兩,人參1兩半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蒲黃1兩。
產後因虛生熱,致心神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葉2-7片,小麥半合,煎至2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麥門各1兩(去心),赤芍藥3分,黃芩3分,梔子仁2分,石膏2兩,犀角屑1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產後傷寒頭疼,身體如火,心胸煩躁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半夏3分(湯浸7遍去滑),甘菊花1兩,麻黃2兩(去根節),阿膠2分(搗碎,炒令黃燥),人參2分(去蘆頭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妊娠3-4月,傷寒頭痛,壯熱吐逆,不思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芎1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白茯苓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妊娠胎動,腹中(疒丂)痛,坐臥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麥門冬2兩(去心),生乾地黃2兩,薺苨1兩半,犀角屑1兩,黃芩1兩,川椒1兩,白茅根1兩半(銼),藍葉2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婦人心中室毒,吐血煩悶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香豉100粒,淡竹茹1分,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麥門冬(去心)半兩,川升麻半兩,黃芩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梔子仁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犀角屑半兩,茯神半兩,栝樓根半兩,知母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。
妊娠壅熱,心神煩躁,口乾渴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柴胡(去苗)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赤芍藥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半兩,桑寄生半兩,桔梗(去蘆頭)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旋覆花半兩,赤茯苓1兩,子芩1兩,生乾地黃2兩。
妊娠心煩,憒悶虛躁,吐逆,惡聞食氣,頭眩,四肢沉重,百節疼痛,多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赤茯苓1兩,知母1兩,黃耆1兩(銼),白茅根1兩(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百合1兩。
妊娠煩渴,咳嗽口苦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5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石膏2兩,知母1兩,茅根1兩(銼),葛根(銼)半兩,玄參半兩,川升麻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赤芍藥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半兩,子芩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赤茯苓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。
妊娠5月至10月足,患時氣,5-6日不得汗,口乾多吃冷水,熱氣上衝,喘急悶亂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淡竹茹1分,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麥門冬(去心)半兩,石膏(研)半兩,柏子仁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桂心1分。
金瘡乳癰,諸腫煩滿。
上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酸漿和服,日3夜1。煩滿氣上脹逆,長服之。
《千金翼》卷二十。
人參2錢,赤茯苓2錢,麥冬2錢,天冬2錢,熟地2錢,白茅根(去皮)2錢,生地2錢,甘草(炙)1錢。
胃熱口臭,牙根出血。小兒客熱胃中,齒齦腫痛,或出鮮血。
水煎服。
《誠書》卷七引錢乙方。
麥冬(去心,炮)1兩,石膏(生用)半兩,甘草1分(炮)。
小兒吐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半錢,煎白茅根、生薑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鍾乳粉半兩,理石(研)半兩,土瓜根半兩,蠐螬7枚(炙幹),幹棗7枚(去核,炒)。
產後乳無汁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濃煎木通湯調下,不拘時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玄參1兩,地骨皮1兩,遠志(去心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車前子1兩,茺蔚子1兩,決明子(炒)1兩,蔓荊實(去白皮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犀角屑1兩,甘草(炙)1兩。
眼赤痛,生障翳,乍差乍發,多淚羞明,隱澀腫癢,心神煩躁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一○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知母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芩3分,大腹皮1兩(銼)。
妊娠1-2個月,惡食,手足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大盞,加蔥莖1兩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六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防風3分(去蘆頭),羚羊角屑3分,茯神1兩,赤芍藥3分,柴胡1兩(去苗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白朮1兩,黃耆1兩(銼),芎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酸棗仁3分(微炒)。
虛勞筋脈拘攣,四肢疼痛,心神煩熱,不得睡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梔子仁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黃芩3分,川芒硝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時氣餘熱不解,心膈壅悶,四肢煩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竹葉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麥門冬2兩(去心,焙),赤芍藥1兩,黃芩1兩,石膏3兩,梔子仁半兩,犀角屑1兩,川樸消2兩,地骨皮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熱病5日,頭痛身疼,皮肉如火,心膈煩躁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赤茯苓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黃芩半兩,川樸消1兩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桑根白皮1兩(銼),紫蘇莖葉1兩。
腳氣,大小便秘澀,發熱煩渴,口乾心躁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蔥白7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半夏3分(湯洗7遍去滑),人參1兩半(去蘆頭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前胡1兩(去蘆頭),五味子1兩。
肺熱短氣,呼吸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3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麥門冬2分(去心),赤茯苓1兩,車前草3分,川芒消1兩,川升麻1兩,黃芩3分,葵根3分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木通1兩(銼)。
乳石發動,小便赤澀,心腹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子芩半分,白茅根1兩(銼),玄參3分,犀角屑3分,川升麻3分,葛根半兩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薺苨3分,石膏1兩,地骨皮2分,甘草半兩(生用)。
乳石發動,壯熱頭痛,煩渴,背膊拘急,不欲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玄參3分,石膏2兩,黃芩3分,枳實3分(麩炒微黃),前胡1兩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生,銼),栝樓根1兩,赤芍藥2分,梔子仁半兩。
乳石發動,壅熱上攻,心膈不利,頭痛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六一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地榆半兩(銼),葳蕤半兩,赤芍藥(茯苓)1兩,餘甘子1兩,甘草半兩(生,銼),黃芩半兩,玄參半兩。
乳石發動,四肢煩熱,心中悶亂,不下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小豆50粒,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麥門冬2兩(去心,焙),葳蕤1兩,石膏2兩,葛根1兩(銼),甘草半兩(生,銼)。
乳石發熱,上衝頭面,口舌乾燥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地黃1分,蔥白7寸,豉10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川大黃1兩(微炒),黃芩1兩,地骨皮1兩,玄參1兩,葳蕤1兩,犀角屑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眼血灌瞳人,昏澀赤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加馬牙消半錢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黃耆3分(銼),黃芩1兩,栝樓根3分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地骨皮2兩。
骨蒸,口舌乾燥,欲得飲水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粳米50粒,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麥門冬、石鐘乳、通草、理石各等分。
婦人寒熱不均,氣道阻逆,乳汁不通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食前酒送下,1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二。
麥門冬2兩(去心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耆3分(銼),赤茯苓2兩,射干3分,川升麻3分。
骨蒸肺痿,咽中乾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葛根半兩(銼),茅根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時氣壯熱,心腹煩悶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當歸3分,黃芩3分,黃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蒲黃半兩,人參3分(去蘆頭),白芍藥3分,阿膠1兩(銼碎,炒令黃燥)。
虛勞小便出血,心神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淡竹茹1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人參3分(去蘆頭),白朮3分,黃耆1兩(銼),訶黎勒3分,白茯苓1兩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虛勞煩熱,體瘦無力,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前胡1兩(去蘆頭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耆1兩(銼),檳榔半兩,茯神1兩。
虛勞煩熱,不得睡臥,少氣翕翕,口乾失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小麥10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三。
麥門冬(去心)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白茯苓1兩,酸棗仁(微炒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,地骨皮1兩,生乾地黃3兩。
虛勞,心煩不得睡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粟米100粒,豉5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三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榆白皮(銼)1兩,苦參(銼)1兩,地骨皮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黃芩1兩,龍膽(去蘆頭)1兩,生乾地黃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。
虛勞,心熱煩躁,憂恚少睡。
上為粗散。
忌豬肉、蕪荑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麥門冬3兩(去心,焙),茯神1兩,甘草2兩半(炙微赤,銼),木通2兩半(銼),犀角屑1兩,川升麻1兩半,川樸消3兩,防風1兩半(微炒),獨活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酸棗仁1兩(微炒)。
風熱攻於肝心,語澀煩躁,或四肢拘急。
上為粗散。
忌炙,熱面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至5分,去滓,加荊瀝半合,煎1-2沸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紫石英1兩(細研),紫菀1兩(洗,去苗土),白茯苓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桂心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風驚悸,心氣不足,其病苦滿,汗出煩悶,喜怒不自覺知,咽喉幹痛,時時吐血,五心發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赤小豆3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茵陳1兩,桅子仁半兩,川升麻半兩,黃芩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大青半兩,川芒消1兩。
熱病面目俱黃,心腹堅滿,氣急,精神恍惚,語多倒錯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葛根3分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貝母3分(煨微黃),川升麻半兩,百合半兩,梔子仁1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熱病壯熱,頭痛,咳嗽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用水1中盞,加豉半合,蔥白2莖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),柴胡1兩(去苗),蘆根1兩半(銼),人參3分(去蘆頭),葛根1兩(銼)。
熱病,煩熱嘔噦,不欲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茹1分,煎至6分,入生地黃汁少半分,更煎1沸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前胡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生乾地黃1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熱病,壯熱惡寒,食則嘔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茹半雞子大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地骨皮1兩,豉1合,知母1兩,土瓜根1兩。
熱病,煩渴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蔥白2莖,生薑半分,煎至5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川升麻3分,赤芍藥3分,黃芩3分,知母3分,赤茯苓3分,柴胡1兩(去苗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梔子仁3分,桑根白皮1兩(銼),地骨皮3分。
骨蒸虛煩,翕翕發熱,骨節痠疼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白朮1兩,酸棗仁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耆3分(銼),人參2分(去蘆頭),白茯苓1兩,芎半兩,桂心半兩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傷寒後,胃氣虛乏,不思飲食,四肢少力,心神煩悶,不得睡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竹葉2-7片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茯神3分,木通3分(銼),犀角屑3分,川升麻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獨活半兩,玄參半兩,川樸消1兩半,漢防己半兩。
肝中風,語澀,煩躁,或四肢拘急。
上為末。
忌酒,熱面,炙煿等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入荊瀝半合,更煎1-2沸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白茯苓1兩,紫菀3分(去苗土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赤小豆半兩(炒熟),紫石英1兩(研細如粉),桂心3分,人參2兩(去蘆頭)。
心氣不足,多汗,心煩喜怒,獨語,多夢,不自覺知,咽喉痛,時吐血,舌本強,水漿不通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微溫漸漸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寒水石1兩,川升麻半兩,犀角屑半兩,生乾地黃半兩,天竺黃半兩(細研),麻黃根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心實熱,血脈壅滯,口乾心躁,常多汗出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竹葉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黃芩3分,大青半兩,黃連半兩(去須),川芒消1兩,犀角屑半兩,升麻半兩,小草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心胸頓熱,眠臥不安,或大小便不利,口舌生瘡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四。
麥門冬3兩(去心),赤茯苓1兩,半夏1兩(湯浸洗7遍去滑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茅根2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枇杷葉1兩(拭去毛,炙微黃),前胡半兩(去蘆頭)。
脾胃壅熱,嘔噦不下食,縱食,良久即吐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柴胡2兩(去苗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石膏3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赤茯苓3分,紫菀3分(洗,去苗土),吳藍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肺臟壅熱,喘促心煩,食少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子芩3分,葛根1兩(銼),前胡1兩(去蘆頭),知母3分,玄參半兩,赤芍藥3分,犀角屑半兩,檳榔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川升麻半兩。
傷寒5日,口熱舌幹,頭痛,腳脛痠疼,四肢壯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麻黃3分(去根節),赤茯苓3分,知母3分,犀角屑3分,地骨皮3分,黃芩3分,赤芍藥3分,白鮮皮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傷寒陽痙,身體壯熱,項背強直,心膈煩躁,發熱惡寒,頭面赤色,四肢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麻黃1兩(去根節),梔子仁3分,生乾地黃半兩,赤茯苓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木香1分,黃芩1分。
傷寒熱盛,口乾煩躁,不得汗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麥門冬(去心)1兩,五味子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葛根(銼)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,石膏1兩,芎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。
傷寒下後,上氣,煩渴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麥門冬(去心)1兩,羚羊角屑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3分,決明子1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蕤仁半兩,地骨皮半兩。
傷寒熱毒氣攻眼昏暗,及有熱淚,瞼下澀痛,漸漸至重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木香2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漢防己半兩,葛根半兩(銼),滑石半兩,玄參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甘草1分(生用)。
傷寒熱毒在心脾,口舌乾燥,咽喉腫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蔥白2莖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麥門冬(去心)1兩,犀角屑1兩,竹茹1兩,黃芩1兩,石膏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川樸消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。
時氣餘熱不退,心膈時發煩躁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茯神1兩,黃芩3分,熟乾地黃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黃耆1兩(銼)。
傷寒後,體虛煩熱,不得睡臥,少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粳米50粒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五味子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石膏2兩。
時氣壯熱煩渴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麥門冬3分(去心),百合3分,麻黃3分(去根節),葛根半兩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桔梗半兩(去蘆頭),木通3分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羚羊角屑半兩,石膏2兩,赤茯苓1兩。
傷寒壞病,身體沉重無力,昏昏如醉,頭痛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桔梗3分(去蘆頭),紫菀3分(洗,去苗土),五味子3分,麻黃3分(去根節),續斷3分,貝母3分(煨微黃),桑根白皮3分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後肺痿勞嗽,氣喘唾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地黃1分,竹茹1雞子大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四。
麥門冬(去心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豉3合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後飲食多,勞復如初,壯熱心煩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四。
麥門冬2兩(去心),川升麻1兩,地骨皮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黃芩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1兩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時氣7日,有熱結在內,雖得汗不解,腹滿,煩躁,譫語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川升麻3分,柴胡1兩(去苗),赤芍藥3分,石膏2兩,苦竹葉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豉2合。
時氣熱盛,昏如醉,及腹脅痛,百節痠疼,舌裂生瘡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蔥白2莖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人參3分(去蘆頭),葛根1分(銼),桔梗3分(去蘆頭),前胡3分(去蘆頭),半夏3分(湯浸7遍去滑),貝母1兩(煨微黃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時氣心胸痰嘔,虛煩咳嗽,時時氣促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蘆根2兩(銼),人參2兩(去蘆頭),葛根2兩(銼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時氣煩熱,嘔逆不止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。
小兒多噦,心胸煩悶。
上為粗散。
3-4歲兒,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4分,去滓,稍熱頻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淡竹茹1分,半夏1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茅根1分(銼),人參1分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小兒嘔吐不止,心神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,稍熱頻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外炙令香熟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小兒嘔吐,心胸煩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大棗1枚,粟米50粒,煎至4分,去滓放溫,漸漸與服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梔子仁5枚,吳藍1分,大青半兩。
小兒時氣5-6日,體熱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赤芍藥1兩,黃連1兩(去須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知母1兩,黃芩1兩,豬苓1兩(去黑皮),栝樓1枚。
熱病,因吐下後,有熱毒未解,煩渴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合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麥門冬2兩(去心,焙),葛根1兩(銼),麻黃3分(去根節),黃芩3分,川大黃3分(銼細,微炒),川樸消3分。
傷寒潮熱往來,口乾煩躁,頭目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用新汲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栝樓根1兩,黃芩3分,牡蠣1兩(燒為粉),黃連1兩(去須),金箔50片(細研),銀箔50片(細研)。
消渴。煩躁,羸瘦乏力,不思飲食。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每服1錢,煎淡竹葉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三,名則《普濟方》卷一七八。
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子芩3分,葛根1兩(銼),川升麻半兩,柴胡1兩(去苗),玄參3分,犀角屑半兩,赤芍藥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知母1兩,馬牙消1兩。
陽毒傷寒,身體疼痛,頭面如火,胸心煩熱而渴,小便赤黃,不得睡臥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桑葉1兩,生薑半兩,粱米半兩。
霍亂吐瀉,煩渴心躁。
上銼細。
以水1大盞,煎至6分,去滓,加蜜半合,更煎2-3沸,放令溫,時時呷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二○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去滑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白茯苓3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枇杷葉2分(拭去毛,炙微黃),人參3分(去蘆頭)。
反胃。嘔噦吐食,煩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七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枇杷葉3分(拭去毛,炙微黃),石膏1兩,川升麻3分,子芩3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赤茯苓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。
痰熱,胸膈壅滯,口乾煩渴,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竹葉2-7片,生薑半合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良久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。
麥門各2兩(去心),茅根2兩(銼),栝樓根2兩,蘆根1兩(銼),石膏2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消渴。體熱煩悶,頭痛,不能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小麥10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麥門冬2兩(去心),川升麻1兩,黃連1兩(去須),柴胡1兩(去苗),赤茯苓2兩,黃芩1兩,生乾地黃1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栝樓根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消渴。心躁煩熱,不得睡臥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淡竹葉6-7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地骨皮3分,栝樓根3分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蘆根1兩(銼),黃耆3分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芩3分,茅根1兩(銼),石膏3兩。
消渴。口舌乾燥,心神煩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竹茹半分,小麥半合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栝樓根1兩,知母1兩,黃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牡蠣1兩半(燒為粉)。
消渴,日夜飲水,過多不足,口乾燥,小便數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白茅根2兩(銼),栝樓根1兩,黃芩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蘆根1兩半(銼),人參2分(去蘆頭),地骨皮1兩,石膏2兩。
暴渴,煩熱不退,少得睡眠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小麥半合,淡竹葉2-7片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滑石2兩,木通1兩(銼),赤芍藥1兩,葵子1兩,川芒硝1兩半。
心熱氣壅,澀滯成淋,臍下妨脹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2莖,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紫葛3分(銼),木通1兩(鐵),黃耆1兩(銼),川升麻3分,犀角屑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久癰,膿水出不盡,心中煩悶不已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麥門冬1兩(去心),當歸1兩,玄參1兩,甘草3分(生,銼),赤芍藥3分,生乾地黃1兩半,藍葉3分,地骨皮3分,犀角屑3分。
熱毒氣盛,背上發癰腫,漸覺牽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黃丹1兩(炒令紫色),栝樓根1兩,麥門冬2兩(去心,焙),甘草2兩(炙微赤,銼),赤茯苓1兩。
消渴不止。
上為細散,入黃丹研令勻。
每服1錢,以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三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七六。
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子芩1分,葛根1分(銼),川升麻半兩,前胡半兩(去蘆),玄參1分,犀角屑1分,赤芍藥1分,柴胡半兩(去苗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小兒傷寒,汗利以後,餘熱不解,身體疼痛,心神虛煩,不思乳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