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附(炒)2錢,紫蘇2錢,陳皮1錢,藿香葉5分,縮砂5分,炙草5分。
妊娠霍亂。
水煎服。
《胎產心法》捲上。
香附子5兩(炒去毛),紫蘇(去根)2兩半,陳皮2兩,甘草2兩,蒼朮2兩(切片,米泔浸,炒黃)。
四時傷寒傷風,傷溼傷食,頭痛,咳嗽聲重,痰多涕稠,心疼,洩瀉,自汗,時行暴瀉。
上銼散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蔥白2根,煎服,不拘時候,得汗為妙。
《得效》卷一。
香附、蘇葉、陳皮、甘草、柴胡、桂枝、防風、羌活。
小兒嘔吐。
上加生薑3片,水煎,熱服。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。
香附子、陳皮、紫蘇、川芎、甘草、白芷各等分。
小兒出疹作瀉。
上銼散。
加生薑、蔥白,水煎服。
《嬰童百問》卷十。
紫蘇、香附、陳皮、甘草、檳榔、木瓜(加木香1錢)。
將產腳赤腫,俗名皺腳。
加生薑、蔥白,水煎服。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三。
香附子(炒香,去毛)4兩,紫蘇葉4兩,甘草(炙)1兩,陳皮2兩(不去白)。
外感風寒,內有氣滯,形寒發熱,頭痛無汗,胸膈滿悶,噯氣惡食,以及妊娠霍亂、子懸、魚蟹積等。四時瘟疫、傷寒。四時感冒,頭痛發熱,或兼內傷,胸膈滿悶,噯氣惡食。妊娠霍亂。魚蟹積。子懸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,日3次;若作細末,只服2錢,入鹽點服。
《局方》卷二(紹興續添方)。
紫蘇葉1分(揀擇淨,焙乾),肉豆蔻1分(去殼),天雄1分(銼碎,以鹽1分同炒令黃色住),青皮(去白)1分,蠻姜半分(炮),白朮半兩(銼細,微炒黃色),縮砂仁1分,川芎1分,甘草1分(炙)。
肝亢風盛,刑于脾胃,致多飧洩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以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5分,溫服,每日3次。
《博濟》卷二。
陳皮(去白)1兩,防己半兩,木通半兩,紫蘇葉半兩。
水氣虛腫,小便赤澀。久居卑溼,或為雨露所襲,致身重腳弱,關節疼,發熱惡寒,小便澀,大便洩,自汗,或腹滿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以水2盞,加生薑3片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