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散子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九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御米殼5兩(搗碎,醋炙黃色),甘草(炙黃)2兩,赤石脂2兩,烏魚骨(去皮)2兩,肉豆蔻(麵包煨去面)2兩,揀丁香2兩,訶子皮2兩,乾薑(炮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脾胃受溼,中脘停寒,吃物頻傷,心胸滿悶,脅肋膨脹,腸鳴虛痞,小腹堅痛,臍下強急;或大便不調,水谷遲化,裡急後重,下痢膿血,或五色,或便如魚腦,或如豆汁,或有鮮血,或如爛肉,日夜無度,久不愈,嗜臥怠惰,虛瘦,肢體沉重,寒熱時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先用水1盞,入乳香少許,煎7分,調藥末2錢,食前和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九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四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硇砂8錢,川大黃8錢,麥糵6兩,乾漆3兩(炒煙盡),扁蓄1兩,茴香(炒)1兩,檳榔1兩,瞿麥1兩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積塊,及婦人幹血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臨睡溫酒調下,仰臥。小兒用1錢,15以上5錢或7錢,空心服之更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四。

《經效產寶·續編》引《濟急方論》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澤蘭9分,石膏8分(如粉),芎藭7分,當歸7分,蕪荑7分,芍藥7分,甘草7分,乾薑5分,桂心5分,細辛4分,卷柏(去土)4分,柏子仁4分,茱萸4分,防風(去蘆頭)4分,南椒(出汗)4分,厚朴(薑汁炙)4分,茯苓4分,白芷3分,白朮3分,人參3分,丹參3分,藁本3分,五味子3分,黃耆3分,烏頭(炮)2分,白薇2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諸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以新瓦器密封,無令失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以熱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效產寶·續編》引《濟急方論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裂,去皮臍,取中心者用)、伏龍肝、牡蠣(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口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用3歲烏雞冠血調半錢匕,如口向左邊,即塗藥在右口角;若向右邊,即塗藥在左口角,才見口正,當即急洗去藥,遲洗即牽過口角,慎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丁左藏方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膽礬1兩,龍膽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走馬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於瓦瓶中煅煙盡,略存性。

使用方法

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丁左藏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方》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(皮小皺有蘆頭者可用,削去皮尖,凡無蘆頭者不可用)4兩,川芎半兩,當歸半兩,藁本半兩,防風半兩,桂(不見火)半兩,天南星(生)半兩,雄黃(研入)半兩,白芷1兩,乾薑(生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偏風,半身不遂,一切風麻痺疼痛,及破傷急風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空腹、食前用煨蔥白、麝香、酒調下;病甚者可服半錢。逾時方可進飲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四引《經驗方》。

《解圍元藪》卷三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鬧羊花根(老酒拌,九蒸曬)1兩,缸岸(即坑垽,要多年露天者,醋煅3-4次)1兩,人牙(炙黃)8錢,雄黃(水飛)8錢,牛黃1錢2分,蟾酥3錢,硃砂5錢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痿困攣曲,臭惡危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分,沙糖調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解圍元藪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黃蜀葵子2-7個,赤小豆7個(生用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童便3分調,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
《蘇沈良方》卷三: 聖散子

配方組成

草豆蔻(去皮,面裹,炮)10個,木豬苓(去皮)半兩,石菖蒲半兩,高良薑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麻黃(去根)半兩,厚朴(去皮,薑汁炙)半兩,藁本(去瓤,土炒)半兩,芍藥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柴胡半兩,澤瀉半兩,白朮半兩,細辛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藿香半兩,半夏(薑汁制)半兩,甘草1兩(炙),茯苓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不問陰陽二感,或男子女人相易,狀至危篤,及時疾流行。傷寒、時行疫癘,風溼、溼溫,表裡未辨,或外熱內寒,或內熱外寒,頭項腰脊拘急疼痛,發熱惡寒,肢節疼痛,嘔逆喘咳,鼻塞聲重;及食飲生冷,傷在胃脘,胸膈滿悶,腹脅脹痛,心下結痞,手足逆冷,腸鳴洩瀉,水谷不消,時自汗出,小便不利,並宜服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鍾半,煮取8分,去滓熱服;餘滓2服合為1服,重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蘇沈良方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