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皮(洗)半兩,生薑半兩,紫蘇葉半兩,人參半兩,桑白皮(銼,炒)半兩,木香3錢,白茯苓(去皮)3錢。
病人不得臥,臥則喘者,水氣逆上乘於肺,肺得水而浮,而使氣不通流,其脈沉大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3升,煎至1升,去滓,分3次溫服。
《醫學發明》卷四。
陳皮、桔梗、紫蘇、人參、五味子、檳榔、桑白皮(炒)、半夏(制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水氣作喘。
上銼細。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,水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八。
橘皮(去白)、紫蘇、人參、桔梗、桑皮、生薑、五味子各等分。
瘰癧。
每服1兩,水2鍾,煎服。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。
黃橘皮半兩,桑白皮半兩,人參半兩,紫蘇半兩,生薑半兩。
喘。
上(口父)咀。水3升,煮至1升,去滓,分3次溫服。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人參、紫蘇子、五味子、陳皮、半夏各等分。
上氣不得臥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橘皮、桔梗、紫蘇、人參、五味子各等分。
上氣,不得臥。肺氣虛敗,壅塞喘息。
上銼散。
每服4錢,水1盞,煎6分,去滓,食後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