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2錢,白芍藥2錢,附子2錢,人參2錢,白朮4錢。
瘡瘍,脾胃虛寒,或誤行攻伐,手足厥冷,飲食不入,或腸鳴腹痛,嘔逆吐瀉。
水煎服。
《口齒類要》。
白朮1錢5分,乾薑8分,人參2錢,白茯苓(去皮)3錢,砂仁1錢,厚朴(薑汁炒)8分,蒼朮1錢5分(米泔浸,炒),熟附子8分,甘草(炙)8分。
洩瀉,肚腹疼痛,四肢厥冷。
上銼。
加生薑,水煎服。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。
人參、白朮、炮姜、甘草、肉桂、附子、黃耆。
先有房事,胃氣衰微,口食寒物,鼻吸冷氣,中宮不能擔當,寒邪直入少陰腎臟,腹痛唇青,四肢厥冷,脈來沉微,一息三至。
《醫學傳燈》捲上。
大附子(炮,去臍)、乾薑、吳茱萸(炮)、官桂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厚朴(姜炒)、白朮(去蘆)、甘草(炙)。
中寒厥倒。
上銼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,熱服。
《回春》卷二。
黨參(去蘆,米炒)1錢5分,茯苓1錢5分,白朮(淨,炒)2錢,制附子2錢,乾薑(炒黃)1錢,炙草1錢,大棗2枚。
病初起,寒邪直中三陰,腹冷痛,吐清沫,利清谷,踡臥,肢冷囊縮,吐蛔,舌黑而潤。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。
洋參、焦術、附子、乾薑、枳殼。
麻後寒痢而嘔,腹痛。厥冷吐蛔,脈沉無力。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西潞黨3錢,熟附子1錢5分,炮姜1錢,煨肉果1錢,江西術2錢(炒),白茯苓3錢,炙甘草8分。
脾臟虛寒,下利清谷,六脈細弱,舌白無滑。
《鎬京直指》。
大附子(麥麵包煨,去皮臍)、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炒)、肉桂、陳皮、茯苓各等分,甘草(炙)減半。
陰寒身戰而重,語言聲輕,氣短,目睛口鼻出冷氣,水漿不入者。
以水2鍾,加生薑1片,大棗2枚煎,熱服。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。
黑附塊5錢,別直參3錢,清炙草8分,川姜3錢(炒黃),冬白朮3錢(炒香),生薑汁1瓢(衝)。
卒中陰寒,口食生冷,病發而暴,忽然吐瀉腹痛,手足厥逆,冷汗自出,肉瞤筋惕,神氣倦怯,轉盼頭項如冰,渾身青紫。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