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(生用,白好者,水浸洗過)7兩,川烏頭(去皮臍,生用)半兩,南星(生)3兩,白附子(生)2兩。
風痰所致的半身不遂,口眼斜,肢體麻木,痰涎壅盛,遺精,眉稜骨痛。男子、婦人半身不遂,手足頑麻,痰涎壅塞,及一切風,他藥所不能療者,小兒驚風,大人頭風,洗頭風,婦人血風。
上為細末,以生絹袋盛,用井花水擺,未出者,更以手揉令出,如有滓,更研,再入絹袋擺盡為度,放瓷盆中,日中曬,夜露至曉,棄水,別用井花水攪,又曬,至來日早,再換新水攪,如此春5日、夏3日、秋7日、冬10日,去水,曬乾,候如玉片,碎研,以糯米粉煎粥清為丸,如綠豆大。
初服5丸,加至15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如癱瘓風,以溫酒送下20丸,每日3次。至3日後浴,當有汗,便能舒展,服經3、5日,呵欠是應。常服10丸以來,永無風痰膈壅之患;小兒驚風,薄荷湯送下2-3丸。
《局方》卷一。
半夏半兩,枳殼(炒)4錢,桔梗2錢,陳皮2錢,木通2錢,黃芩2錢,麻黃1錢半,紫蘇1錢,防風1錢,甘草(炙)5分。
老年婦人,自來無汗、多痰,今得喘病,眠不得。
上分作5帖,加生薑3片,水煎,去滓,入竹瀝2蚶殼許,熱飲。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