膩粉1兩,滑石1兩,天南星8錢(炮),巴豆50個(取霜),青黛2錢半。
小兒驚風體熱,喘大涎嗽,心忪頰赤,大小便不利,夜臥不寧。
上為細末,白麵糊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3-5丸,薄荷湯送下;至10丸桃心湯送下,微宣取效;惡證,每服15丸,水送下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經驗普濟加減方》。
蛤蟆3分(塗酥,炙黃焦),鶴蝨半兩,黃連(去須)1分,膃肭臍(酒刷,炙微黃)1分,麝香(細研)1分,夜明沙(微炒)1分,砒霜(以熟絹裹,取生豬肉半斤重裹,炙豬肉熟,取出)1分,蘆薈1分。
小兒一切疳。
上為末,研入麝香令勻,煮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3歲以下,以粥飲研破1丸服,3歲以上,相度加丸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巴豆1兩(去皮心),硫黃1兩,苦楝根皮2兩,酸石榴根皮2兩(銼)。
小兒無辜疳已經針烙者。
上件藥於鐵鼎子內,滿著水,煮7晝夜,如水耗,即旋添熱水,日滿即去楝根、石榴根,取巴豆並硫黃同研,更入桂心、檳榔、木香、細辛末各一分,馬牙消、橘皮、乾薑、藍花末各半分,同為末,用飯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日服2丸,空心以溫水送下。當得溏利為效。3歲以下日服1丸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半夏(生薑水洗7遍,焙乾,取末)3錢,滑石3錢(研),膩粉1分(研),水銀(鉛結作沙子,皂莢子大,研),續隨子100粒(去殼,研),青黛2錢(研),龍腦1錢(研),麝香1錢(研)。
卒中風涎潮,精神昏塞。
上為末,水為丸,如豌豆大。
每服5-7丸,煎蔥白湯化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硫黃1兩,水銀1兩(同結成沙子,研),滑石(研)半兩,半夏(湯洗去滑,搗取末)半兩。
支飲不消,喘咳不止。
上為末,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後溫生薑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。
五靈脂(2兩,取細末)1兩,消石1分(與五靈脂末同研),斑蝥(不蛀者,去翅足,與糯米同炒過,為末)1分。
婦人血積氣攻衝,心腹痛,吐逆不下食,發作神思昏悶,四肢逆冷。
三味同和勻,水為丸,如豌豆大。
每服7丸,煎生薑、醋湯送下,不嚼,不拘時候,甚者再取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龍腦1錢,膩粉1錢,青黛1錢,乳香1錢,天南星1錢,鉛白霜半錢,粉霜半錢,定粉半錢,蠍梢(微炒)7枚,天漿子7枚。
小兒急驚搐搦。
上為末,石腦油和成劑,旋丸如黑豆大。
每服1-2丸,薄荷水化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南硼砂(黃色者)半兩,川甜消(並別研)1分,天南星(炮)1分,真鬱金1分,片腦(別研)、麝香(別研)各少許。
痰涎潮盛,咳嗽,及小兒急驚風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丸,含化,以人參湯漱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巴霜(巴豆去油淨盡如霜者)1字,青黛1錢,南星(炮)1錢,輕粉半錢,滑石2錢,全蠍1錢(焙)。
風痰壅盛,驚重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1丸,薄荷湯點茶清送下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一。
青黛2錢,使君子2錢,蘆薈2錢,牛膽南星2錢,川京墨2錢,膩粉、麝半錢,腦1字。
痰熱驚積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丸,薄荷湯調下。
《幼科類萃》卷四。
黃芩(半枯半實,炒黑色)。
肺火。
天門冬膏為丸。
口服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四。
人參(去蘆)2錢,天麻(煨)2錢,茯神(去皮木)2錢,白附子(炮)2錢,牛膽南星(炒)2錢,甘草(炙)1錢半,青黛1錢,硃砂(水飛)半錢,麝香1字。
胎驚。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用鉤藤、皂莢子煎湯研化服,不拘時候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一。
青州白丸子、金液丹各等分。
小兒慢驚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20-30丸,薑湯送下。
《百一》卷十九。
當歸(去蘆頭)、川芎、川大黃(紙裹,煨)、山梔子仁各等分(一方加附子)。
嬰孩兒急驚風,痰涎壅盛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1歲5丸,2歲7丸,3歲9丸,大小加減,薄荷茶清送下。以通為度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