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黃飲子

《聖惠》卷十五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3兩,玄參1兩,赤茯苓1兩,麥門冬1兩,犀角屑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,心膈大熱煩悶,言語失度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銼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
《醫統》卷八十八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2錢,赤芍2錢,羌活1錢,當歸1錢,甘草2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生下滿身面目俱黃,狀如金色,面赤身熱,眼閉不開,大便不通,小便如梔汁,滿身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燈心煎湯服。產婦亦宜服,抹少許入兒口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八十八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七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黃耆1錢,生地1錢,熟地1錢,金石斛1錢,天冬1錢,麥冬1錢,枳殼1錢,枇杷葉1錢,澤瀉1錢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消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七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二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熟地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黃耆、甘草、銀柴胡、黃芩、地骨皮、白芍藥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血熱,潮熱,吐衄,脈弦數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二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5錢,阿膠3錢(蒲黃灰炒),白芍1錢半(炒),麥冬3錢(去心),地榆3錢(炒黑),茯神2錢(去木),小薊根3錢。

功效主治

孕婦尿血,脈虛數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五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生地、熟地、麥冬、天冬、石斛、五味子、甘草、枇杷葉、茯苓。

功效主治

下焦虛火上炎,消渴,脈虛數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汁1中盞,竹瀝1中盞,荊瀝1中盞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羌活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癱緩風,手足不遂,言語謇澀,心神躁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以汁瀝等同煎至2中盞,去滓分溫3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
《聖惠》卷十八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2兩(切),川升麻1兩,玄參1兩,川大黃1兩(生用),柴胡2兩(去苗),貝母1兩(爆令微黃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百合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熱病,毒氣攻肺,咳嗽,喉中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分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,入蜜1小匙。更煎1沸,放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
《西塘感證》卷中引海藏方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熟地、枸杞、地骨皮、黃耆、白芍、天冬、黃芩、甘草、枳殼、防風。

功效主治

感證勞復,微挾風寒與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西塘感證》卷中引海藏方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2兩,柴胡1兩(去苗),蔥白5寸(切),香豉半合,甘草半兩(生用),生薑半兩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地骨皮半兩,赤芍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勞熱,四肢疼痛,小便赤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以童便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2兩,淡竹葉20片,大麥半合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心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兩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汁1中盞,童便1中盞,當歸1兩(銼),生薑汁1合,酒1中盞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卒血氣上攻,心胸煩悶,口乾壯熱,不思飲食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搗和,煎5-7沸,去滓,不拘時候,溫服1小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汁2合,生益母草汁2合,生藕汁2合,雞子白2枚,童便1合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運,心煩悶亂,恍惚如見鬼神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相和,微煎2-3沸,下雞子白,攪令散,分溫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汁3合,藕汁2合,童便3合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血衝心,悶亂口乾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相和,煎2-3沸,分溫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生地黃飲子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汁3合,竹瀝3合,獨活3分(末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風,面引口偏,身體拘急,舌不能轉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相和,煎至4合,去滓,不拘時候,量兒大小,分減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