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骨散

《簡易方》引《全生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)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2兩,赤芍藥1兩,川續斷1兩,白朮1兩,藁本1兩,虎骨1兩,烏蛇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偏枯。由血少氣勝,風邪留於脈絡,榮衛不得執行。半身不遂,肌肉乾燥,漸漸細瘦,時或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勿用麻黃湯藥發汗,重亡津液,愈耗其血也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易方》引《全生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塗酥炙黃)2兩,敗龜(塗酥炎黃)2兩,生乾地黃(焙)2兩,何首烏(去黑皮)1兩1分,芍藥1兩1分,蠶沙(醋炒)1兩1分,羌活(去蘆頭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延胡索1兩,當歸(銼,焙)1兩半,芎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焙)1兩半,白芷1兩半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,威靈仙(去土)1兩半,檳榔(銼)1兩半,皂莢子(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,身體疼痛。或手足(疒帬)痺。腰股沉重,牽曳不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,1日3次。如不飲酒,用童便1盞半,薄荷1握,生薑少許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一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塗酥,炙令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走轉疼痛,兩膝熱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二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塗酥,炙令黃),敗龜1兩(塗酥,炙令黃),天麻半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烏蛇肉1兩半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海桐皮3分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羌活半兩,芎半兩,桂心3分,骨碎補3分(去毛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牛膝1兩(去苗),萆薢半兩(銼),熟乾地黃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麝香1兩(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風,腰腳冷痺疼痛,行履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令勻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雞、豬等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炙,別為末)1兩,酒1升,生地黃汁1升。

功效主治

倒僕蹴損,筋骨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將地黃汁並酒煎沸,入虎骨末,同煎數沸。每服1盞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塗酥,炙令微黃),白花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龍骨1兩,天麻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幹蠍半兩(微炒),桂心1兩,當歸1兩,羌活1兩,麝香1兩(細研),白殭蠶1兩(微炒),牛膝1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肢節疼痛,發即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熱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六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2錢,米殼3錢,甘草3錢,陳皮半錢,沒藥3錢,乳香3錢。

功效主治

腰膝四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看上下,食前後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六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4錢,芍藥1兩6錢,生地8兩。

功效主治

骨髓中痠疼。

使用方法

以清酒1升浸,曬乾,復入酒中,取酒盡為度,為末。每服2錢,酒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○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烏魚骨、龍骨、虎骨(炙)、天靈蓋(燒)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炙黃)1兩,敗龜(酥炙黃)1兩,何首烏(酒蘸去黑皮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當歸(細切,熔幹)3分,芎3分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焙)3分,秦艽(去苗土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威靈仙(洗焙)3分,原蠶沙(炒)3分,延胡索(與糯米同炒米赤為度)半兩,皂莢(去黑皮並子炙黃)1兩,檳榔(煨)3分,生乾地黃(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諸風毒,冷痺偏枯不隨,骨節疼痛,手足攣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(酥炙)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地龍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走注疼痛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,硇砂半兩(醋化,塗虎骨上,慢火炙令黃),白芷1兩,芫花1分(醋拌,炒令黑色),當歸1兩,漏蘆1兩,赤芍藥3分,地龍1分(微炒),紫筍茶1兩,桂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,走注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炙令黃)1兩,烏梅肉1兩,赤茯苓(去黑皮,銼)1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,人參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浸,炙)1兩,甘草(炙)1兩,芍藥1兩,當歸(切,焙)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白朮1兩,豉(慢火微炒)1兩,紫菀(去土)1兩,黃耆(銼,焙)1兩,常山(炒)1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,犀角(鎊)1分,知母(切,焙)1分,升麻3分,柴胡(去苗)3分,桔梗(炒)3分,天靈蓋(酥炙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木香3分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49枚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走注疼痛,發歇不定,積年不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空心、臨臥各1服。若為丸,即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-3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2兩(塗酥,炙令黃),敗龜2兩(塗酥,炙令黃),麒麟竭3分,赤芍藥3分,當歸3分,沒藥3分,自然銅3分(細研),牛膝1兩(去苗),天麻1兩,檳榔1兩,五加皮1兩,羌活1兩,防風3分(去蘆頭),白附子3分(炮裂),桂心3分,白芷3分,蒼耳子3分(微炒),骨碎補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邪氣,乘虛攻注面板骨髓之間,血氣相搏,往來交擊,疼痛不定,少得睡臥,筋脈拘急,不能屈伸,及打墜腰痛。風毒走注,疼痛不定,少得睡臥。遊走不定,晝靜夜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。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三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8分,敗龜8分(亦酥炙),何首烏5分,芍藥5分,羌活4分,當歸6分,川芎6分,牛膝6分,白芷4分(炒),附子4分,威靈仙(取茸)6分,白檳榔6分,蠶砂、元胡索4分,皂角8分(酥炒),生乾地黃8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氣走注,體骨疼痛,或手足(疒帬)痺,腰胯沉重,牽拽不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蔥、牛肉、豉汁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溫酒調下,每日3次。如不吃酒,用童便5合,薄荷1握,生薑少許同煎3合,去滓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三。

《養老奉親》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為粗末,炒黃)2錢,羚羊角屑2兩,芍藥2兩。

功效主治

手臂疼痛,冷重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一處酒浸1宿,焙,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暖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養老奉親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半兩(塗醋,炙令黃),桂心1兩,芎1兩,海桐皮1兩,羌活3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牛膝1兩(去苗),天麻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骨碎補1兩,沒藥1兩,琥珀1兩,木香半兩,麝香1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攻注,身體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塗酥,炙令黃),黑豆5合,松脂1兩,桂心3分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敗龜1兩(塗酥,炙令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芎1兩,幹蠍1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中風痙,肢節筋脈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松脂並黑豆炒令熟,後和諸藥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3兩(塗酥,炙微黃),敗龜2兩(塗醋,炙微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陽起石1兩(酒煮半日,細研),薑黃1兩,骨碎補1兩,自然銅1兩(細研),赤芍藥1兩,甜瓜子1兩,沒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馬墜傷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暖酒調下,每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2兩(塗酥,炙令黃),桂心1兩,牛膝1兩(去苗),菴(艹閭)子1兩,續斷1兩,栗子2兩(去殼,炒令黃),澤蘭1兩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磕損,落馬車輾,失墜傷折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塗酥,炙微黃),桂心1兩,敗龜1兩(塗酥,炙微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芎1兩,萆薢2兩(銼),牛膝1兩(去苗),羌活1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頭骨1兩(塗酥,炙令黃),鱉甲1兩(塗醋,炙微黃,去裙襴),川升麻1兩,柴胡1分(去苗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傳屍羸瘦,肢節煩疼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萊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2兩(塗酥,炙令黃),海桐皮1兩(銼),麻黃1兩(去根節),羌活1兩,天麻1兩,白蒺藜1兩(微炒,去刺),桂心1兩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道人頭1兩,牛蒡子1兩(微炒),仙靈脾2兩,牛膝1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風,手足抬舉不起,頑痺不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豆淋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酒炙)2兩,地龍(去土,炒)1兩半,躑躅花(酒炒)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硇砂(湯煮令枯)1兩,沒藥(研)1兩,芎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密陀僧(研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延胡索(炒)半兩,乳香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疼痛,及走注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入少童便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二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2兩,沉香1兩,木香1兩,當歸1兩,赤芍1兩,骨碎補1兩,牛膝1兩,羌活1兩,秦艽1兩,桃仁1兩,甘草5錢,石南葉1握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,晝靜夜甚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入麝少許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半,桂心1兩,芎1兩,海桐皮1兩,當歸1兩,牛膝1兩,天麻1兩,骨碎補1兩,附子1兩,羌活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攻注,身體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塗,炙黃)1分,金毛狗脊(去毛)1兩,穿山甲1兩(燒),骨碎補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撲墜損傷,筋骨損者。亦治大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倉米煮粥,臨熟更入米醋煮如糊,攤紙上,然後摻藥在上,包裹貼損處。如大段損折,即以杉夾正,不過三上即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七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沒藥(別研)1兩,血竭(別研)1兩,丁香1兩,虎脛骨(酥炙)1兩,乳香半兩(別研),骨碎補半兩,桑白皮2兩,赤小豆6兩。

功效主治

閃肭折傷;及風溼客搏,筋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煎蘇木、當歸酒調下,空心、臨臥乘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2兩(酥炙微赤),羚羊角1兩(鎊),白芍藥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溼腳氣,疼痛不可忍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酒5升,春浸5日、夏3日、秋冬7日,候日足。每服7分盞,食前溫服。即再用酒7分盞,入藥內。如痛未退,再換藥浸酒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一引《濟生方》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炙)2兩,花蛇(酒浸,取肉)1兩,天麻1兩,防風(去蘆)1兩,川牛膝(去蘆,酒浸)1兩,白殭蠶(炒,去絲嘴)1兩,川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,乳香(別研)1兩,桂心(不見火)1兩,甘草(炙)半兩,全蠍(去毒)半兩,麝香1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肢節疼痛,發則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溫酒調服,或用豆淋酒調服亦可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一引《濟生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醋炙)1兩,猴孫骨(醋炙)1兩,自然銅(燒,醋淬)1兩,骨碎補(去毛)1兩,赤芍藥1兩,補骨脂(炒)1兩,金牙(燒,醋淬)1兩,蒼朮(切,炒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芎1兩,牛膝(切,酒浸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敗龜(醋炙)1兩,沉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榮衛俱傷,遍身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空心、日午。近夜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。

功效主治

諸獸骨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水調下。狸骨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六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、石灰。

功效主治

狂犬咬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臘月豬脂和作餅子,曬乾,搗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七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頭骨(炙)1分,板藍子1分,蓽茇1分。

功效主治

蠍螫卒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於5月5日午時,搗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燈心點藥少許於眼大眥,男左女右。如卒暴用,不必重5日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醫林方》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酥炙)、沒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寒溼三氣不調,白虎風,晝靜而夜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酒煎,食前和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三引《醫林方》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頭2兩,乾地黃2兩,敗龜半兩,幹蠍半兩,琥珀半兩,當歸1兩,威靈仙1兩,牛膝1兩,羌活1兩,肉桂1兩,天麻3分,川芎3分,沒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走疰,痛無常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5兩,防風5兩,當歸10兩,乳香5兩,殭蠶5兩,全蠍2兩,天麻5兩,桂心5兩,白花蛇10兩,射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肢節痛不可忍,脈弦浮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豆淋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。

《傷科補要》卷四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黃荊子1兩,川續斷8錢,獨活7錢,秦艽8錢,海桐皮8錢,雞骨節、虎骨節、龍骨、犬骨節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愈後筋不能伸。

炮製方法

以酒炙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陳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補要》卷四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骨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腰上實肉處痛不可忍。

使用方法

用麝香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
《直指》卷四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(酒炙黃)1兩半,白花蛇(酒浸,取肉,炙黃)1兩,天麻1兩,自然銅(用醋淬7次)1兩,防風1兩,白附子(炮)1兩,檳榔1兩,官桂1兩,當歸1兩,羌活1兩,牛膝1兩,白芷1兩,川芎1兩,殭蠶(炒去絲)1兩,全蠍(焙)半兩,地龍(去土)半兩,乳香半兩,沒藥半兩,雄黃半兩,麝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歷節,走注癢痛,不得屈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暖豆淋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四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二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(酥炙)2兩,天麻1兩,木香1兩,羌活1兩,川芎1兩,黃耆1兩,蒺藜(炒,去刺)1兩,青皮(去白,炒)1兩,大腹皮1兩,桂心1兩,檳榔1兩,沉香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桃仁(去皮尖,炒)1兩,山芋1兩,葛根1兩,海桐皮1兩,五味子1兩,敗龜版(醋浸,炙)1兩,白鮮皮1兩,甘草(炙)半兩,肉蓯蓉(酒浸,焙)1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風,腰腳疼痛,下注腳膝,行步不得,或腫癢,或在兩膝腫疼痛,久療不愈,漸致足脛細小少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心、臨臥溫酒或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虎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3兩(塗酥,炙令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威靈仙1兩,牛膝1兩(去苗),羌活1兩,幹蠍半兩(微炒),漏蘆3分,芎3分,琥珀半兩(細研),桂心1兩,沒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走疰,痛無常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