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(去節)3錢,粉草3錢,蟬蛻5個(去足翼),升麻3錢,龍膽草2錢,川芎3錢,天竺黃3錢,釣藤3錢,羌活3錢,獨活3錢,防風3錢。
小兒一切驚風,潮搐,眼視昏迷,以及驚風變易諸症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入竹葉3片,薄荷3片,水煎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得效》卷十一。
釣藤1分,甘草(炙)1分,人參1分,栝樓根1分。
小兒驚疳,腹大項細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1錢匕,水1小盞,煎取5分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、午後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(人衛本)。
釣藤1兩,大黃(煨)1兩,甘草(炙)1兩,芍藥1兩,乾地黃1兩。
小兒潮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大錢,水1盞,煎至半盞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(古籍本)卷十九引《嬰童寶鑑》。
釣藤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犀角(鎊)半兩,石膏(碎)1兩,龍齒1兩,升麻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竹葉40片。
小兒癇疾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1錢匕,水1盞。煎至半盞,去滓,入麝香少許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一(人衛本)。
釣藤1分,防風1分,麝1分,麻黃(淨)1分,蠍梢半分,蟬殼半分。
小兒吐瀉,體虛發搐,遂作慢脾風,魚口,目直視,睡不醒,或目不開。
上為細末。
乳母需忌口,不得再驚。
每服1字至1錢,量兒大小加減,用薄荷煎湯,入醋1滴,調勻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(古籍本)卷十引《張氏家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