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牽牛(取頭末)8兩,檳榔8兩,雷丸(醋炙)2兩,南木香2兩。
一切蟲積。
上為末,茵陳2兩,大皂角、苦楝皮各1兩,煎濃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大人每服4錢,小兒3錢或2錢,或1錢半,五更用沙糖水吞下。待追去惡毒蟲積2-3次,方以粥補之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八。
雷丸1兩,白蕪荑1兩(炒),檳榔1兩,使君子(肉)半兩,白朮半兩,黑牽牛(頭末)1兩,大黃(錦紋者)1兩半,當歸1兩。
癆證及諸雜病。
上為末,不可見火,用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小兒7丸或3丸,癆證,桃柳頭湯五更送下;小兒空心沙糖湯送下;諸雜病,生薑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九。
大黃1兩,黑醜1兩,山楂6錢,莪術6錢,檳榔4錢,大腹子4錢,雷丸3錢,沙糖3錢,木香2錢,皂角1錢。
諸蟲。
上為末。
沸湯調服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乾漆5錢(炒去煙),雄黃2錢5分,巴豆霜1錢。
蟲咬心痛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12-13丸,帶子苦楝根皮煎湯送下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。
木香1錢,檳榔1錢,蕪荑1錢,錫灰1錢,史君子(肉)2錢,大黃2錢,牽牛(末)1兩。
腸胃溼熱所生諸蟲。
先將皂角與楝樹根皮濃煎2大碗,煎熬成膏,和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,將沉香為衣,後又將雷丸末為衣。
每服50丸,空心沙糖水送下。
《回春》卷四。
檳榔、蕪荑、雷丸、定粉、鶴蝨、史君子肉。
蛔蟲。
上為末,水泛為丸。
內服。
《幼科折衷》卷下。
大黃1兩,續隨子5錢,檳榔5錢,牽牛5錢,大戟5錢,芫花1錢,麝香5分。
婦人經來下白蟲,形似雞腸,滿肚疼痛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龍眼核大。
每服1丸,酒送下。
《竹林女科》卷一。
大黃(酒拌,3蒸3曬)1兩,木香5錢,檳榔1兩,蕪荑(去梗)1兩,白雷丸1兩,白朮(陳土炒)7錢,陳皮7錢,神曲(炒)5錢,枳實(面炒)3錢5分。
溼熱蟲痛,貫心傷人。
上為末,用苦楝根皮,豬牙皂角各2兩,濃煎汁1碗,和前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沙糖水送下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四。
苦楝根皮3兩,貫眾3兩,木香3兩,桃仁(去皮尖,炒)3兩,蕪荑(炒)3兩,檳榔1錢,當歸1錢5分,鶴蝨(炒)1錢5分,輕粉1角,幹蟾(去頭,酥炙)1錢,黃連(炒)1錢,史君子(肉)25粒。
小兒疳積。
上為細丸。
肉汁湯送下。
《馮氏錦囊·雜症》卷五。
黑醜、檳榔、雷丸、南木香、史君子、苦楝根皮各等分。
蟲積腹痛。
上為末,以苦楝皮煎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-3錢,食前服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