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膽50枚(焙乾),柴胡(去苗)4兩,黃連(去須)4兩,秦艽(去苗土)3兩,蒼朮(米泔浸,切,焙)1兩,青蒿頭8兩(小便5升慢煎幹)。
勞氣攻注,背脊拘急,肩膊煩疼,目昏瘦弱,飲食無味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冷茶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黃柏半兩,黃連半兩,甘草(生)半兩,青橘皮半兩,蘆薈1分,青黛1分,麝香1錢。
小兒疳熱。
將上4味用豶豬膽汁和,卻入膽中,以線系定,漿水內煮10來沸,濾出放冷,入乳缽內研如泥,後將蘆以下同研勻,水煮薄荷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歲兒5丸,食後、臨臥白湯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三。
胡黃連半兩,宣黃連(去須)半兩,赤芍藥1兩。
小兒血熱,早食後發熱,至晚則涼。
上為細末,以豶豬膽汁和成劑,卻入在膽皮中,懸銚上,用漿水煮,勿令漿水入,煮熟取出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0丸,食後、臨臥米飲湯送下,日3次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