芍藥3分,地黃半斤,丹皮1兩,犀角屑1兩。
熱擾心營,神昏譫語,斑色紫黑,舌絳起刺;熱入血分,吐血,衄血,尿血,便血;蓄血發狂,漱水不欲咽,胸中煩痛,自覺腹滿,大便色黑;傷寒及溫病,應發汗而不發之,內瘀有蓄血,其人脈大來遲,腹不滿,自言滿者;及鼻衄吐血不盡,內餘瘀血,面黃,大便黑者;勞心動火,熱入血室,吐血衄血,發狂發黃,小兒瘡痘血熱;小兒臟腑蘊熱,積毒發瀉,斑瘡稠密,膿血大盛,狂躁發渴,咽嗌不利,遍身潰爛,苦無全膚,不能轉側,疼痛不任;跌打損傷墜墮之證,惡血留內,脅肋少腹疼痛。
上切。
體衰弱不宜用;若陰虛火動吐血與咳咯者,可以借用成功;若陰虛勞力及脾胃虛者,俱不宜。
以水1鬥,煮取4升,去滓,溫服1升,日2-3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引《小品方》。
芎、歸、白芍、生地、丹皮、柴胡、桔梗、黑荊芥、焦山梔(7日外加)、澤蘭、香附、甘草、陳皮。
血虛兼七情所傷,暴怒傷肝,憂鬱傷脾,產後乳汁不行及乳少者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芍藥5錢,生地黃5錢,黃芩5錢,牡丹皮5錢。
傷寒發熱疹出血,並有積,喜忘如狂,鼻衄面黃,大便黑;及時行本有蓄血,腹脅滿如鼓者。
上以水6升,煮取3升,去滓溫服,每次1升,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