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2錢,熟地(再用薑汁入瓷器內炒幹)2錢,麥冬(去心,炒)1錢,陳皮(去白)8分,白豆蔻(去殼,炒,研)8分,肉茯蓉1錢半,威參4錢。
噎塞而食不下,火燥而津液枯者。
忌食雞鴨、炙煿之類。
水煎,加牛乳、白蜜、竹瀝、薑汁各4-5匙調合,每用半杯,頻頻服之,不得間斷。或食稀粥或豬肉湯、羊肉湯。
《會約》卷八。
生地、山梔、升麻、柴胡、石膏、生薑。
瘟疫燥甚者。
《玉案》卷二。
升麻2錢,生地黃2錢,熟地黃1錢,當歸梢1錢,生甘草1錢,大黃(煨)1錢,桃仁泥1錢,麻仁1錢,紅花5分。
大便燥結。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如泥外,銼如麻豆大,都作1服。
水2盞,入桃仁、麻仁泥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稍熱服。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。
人參5分,甘草5分,歸身梢1錢,生地1錢,枳殼1錢,火麻子(去殼,捶碎)2錢,桃仁泥2錢,檳榔5分(取汁)。
產後氣血俱虛,大便閉澀不通。
先將上6味煎,後入桃仁泥及檳榔汁調服。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。
桃仁2錢,杏仁2錢,大黃2錢。
大便不通,小便自利;及酒疾溼毒成淋,氣凝血枯,小便不通,小腹作痛,腫結腎囊。
共研末。
煎1碗,蜜兌服。
《點點經》卷一。
當歸2-3錢,熟地3-5,生地2錢,威參8錢,肉茯蓉3錢,枸杞1錢半,牛膝1錢半,小茴(鹽炒)3分,麥冬1錢。
傷寒血虛而燥,二便艱澀。
水煎,空心服。
《會約》卷四。
梔子、連翹、黃芩、甘草、薄荷、竹葉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荊芥、鼠粘子。
痘疹過用丁、桂熱藥,咽痛,煩躁,大便秘結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