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應錠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萬應錠

配方組成

乳香1056兩(炙),兒茶1056兩,沒藥1056兩(炙),香墨1056兩,胡黃連1056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暑頭昏,吐血衄血,無名腫毒,咽喉腫痛,及小兒熱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過羅,每576兩細粉兌麝香3兩6錢,冰片3兩6錢,研細,混合均勻,用牛膽汁360兩為錠,每兩約作200粒(乾重),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,每16兩上金衣40張,陰乾,蠟袋裝1錢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辛辣、油膩等物,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分至1錢,每日2次,溫開水送下;小兒每服5粒,三歲以下者,酌情遞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飼鶴亭集方》: 萬應錠

配方組成

川黃連2兩,胡黃連2兩,明乳香2兩,淨沒藥2兩,孩兒茶2兩,生大黃2兩,延胡索2兩,麒麟竭1兩,明天麻1兩,真熊膽1兩,陳京墨4兩,自然銅5錢,梅花冰片2分,原麝香2分。

功效主治

痰火中風,半身不遂;疔毒歸心,痔瘡、漏瘡,喉閉,乳蛾,牙疳;溫疹,傷寒,中暑,痢疾,血熱,霍亂,瘟毒,黃病,瘧疾,牙痛;小兒痘疹、驚風;婦人月經不調;無名腫毒,臁瘡,手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頭胎男子乳化熊膽,杵和成錠,如鼠糞樣,飛金千葉為衣,密儲勿洩氣,聽用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4-5分,小兒2-3分,俱用涼水送下;一切無名腫毒、臁瘡、手瘡,俱用醋磨,敷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: 萬應錠

配方組成

胡連4斤,黃連4斤,兒茶4斤,硃砂4兩,熊膽2兩,冰片2兩,麝香2兩,古墨6斤4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暑頭暈,咽喉腫痛,無名腫毒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細末,用膽汁合藥,拈鼠糞形,上金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。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: 萬應錠

配方組成

陳膽星3兩,生錦紋3兩,天竺黃3兩,紅芽大戟3兩,千金子霜3兩(去淨油),生玄胡索3兩,象貝母3兩,川黃連3兩,仙半夏3兩,明天麻,建神曲3兩,毛慈姑4兩,陳京墨4兩,胡黃連2兩,麒麟竭1兩5錢,淨腰黃1兩5錢,真熊膽1兩5錢,麝香3錢,大梅片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停痰積熱,發熱不退,大便不爽;溫熱病胃腸實熱,斑疹丹痧,暑溼痰熱,赤白滯下,實熱便閉;婦女血熱瘀垢,月事不調;瘍科瘰癧,痰核,時毒發頤,痄腮溫毒,實熱咽喉腫爛,乳蛾喉疳,喉痺喉癬,牙疳舌疳,口糜重舌,暑天熱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極細末,糯米飲杵為錠,不拘大小。

注意事項

妊身勿服。

使用方法

臨用磨服,大人4-5分至1錢,小兒減之,隨證酌量;腫瘍亦可磨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綱要》卷下。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: 萬應錠

配方組成

京墨2兩,兒茶1兩,胡黃連1兩,川黃連1兩,冰片6分,麝香5分,當門子5分,犀牛黃5分,熊膽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中痰,中寒中暑,半身不遂,口眼歪邪,喉閉乳蛾,牙疳,霍亂,瘟疫,瘧痢,血熱便血,斑疹,傷寒,黃病,疔毒攻心;小兒痘證,驚風;無名腫毒,臁瘡,傷水瘡。吐血衄血,口舌生瘡,牙齒疼痛,及小兒熱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再用人乳合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金箔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內證每服4-5分,小兒減半,熟湯化下;外證用醋研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