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藥散

《聖惠》卷十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藥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梔子仁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檳榔半兩,鬱金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龍膽半兩(去蘆頭),犀角屑半兩,川樸消1兩,紫菀1兩(洗,去苗土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發熱,面目赤黃,煩躁欲走,如見鬼神,譫語不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雞子清調下;蜜水調下亦得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三四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鼻衄,可及一斛已來,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新吸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三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藥1兩,木香1兩,川大黃3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斑豆瘡入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好漿水調為膏,攤生絹上,貼眼瞼上下,不得入眼,幹即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吉氏家傳》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藥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鼻衄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或1錢,井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、白枯礬、海螵蛸、滑石、龍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耳珠前後生瘡,浸淫不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溼用幹搽,幹用豬油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肘後方》: 黃藥散

配方組成

黃藥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鼻衄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煎阿膠湯調下,良久以新汲水調生面1匙投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肘後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