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芥穗1兩,雞蘇葉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幹蠍14枚(全者,去土炒)。
風熱上焦煩滿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天南星(用漿水浸7日,取出,切,暴幹)2兩,白附子(炮)2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2兩,寒水石(研)4兩,半夏末(用生薑汁和作餅,焙乾)4兩。
風痰肢體緩縱,偏正頭痛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丸,加至20丸,生薑湯送下,臘茶亦可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藁本(去土)1兩,川芎1兩,荊芥穗1兩,細辛(去葉土)1兩,甘草(炙)1兩,草烏頭(炮,去皮尖)1兩,香白芷1兩。
風氣上攻,頭目旋暈,項背拘急,鼻塞不通,神志不爽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每1兩作10丸,硃砂為衣,陰乾。
每服1丸,細嚼,食後茶清送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雞蘇葉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芎1兩半,羚羊角(鎊屑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天麻1兩,人參1兩,幹蠍(炒)4錢,天南星(炮)半兩,白殭蠶(炒)1兩,龍腦(研)5錢,麝香(研)5錢。
風氣肌肉瞤動,頭目昏眩,胸膈不利。
上藥先以10味為末,入研者龍腦、麝香,再同研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每服1丸或2丸,茶、酒任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