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附子(去皮)半兩,生草烏頭(炮,去皮臍)半兩,蒼朮(炒)半兩,牛膝(酒浸,焙)半兩,川芎半兩,當歸半兩,天麻半兩,防己1分,白芷1分,黃耆(蜜炙)1分,全蠍(焙)1分。
肝腎氣虛,風入筋骨,手足緩弱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食前黑豆淋酒調下,兼用核桃肉研酒下。
《直指》卷四。
姜粉1分,附子尖1分,全蠍1分,薄荷1兩,青黛1兩,鵝不食草半兩。
眼生翳膜。
上為細末。
含水,搐少許於鼻中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一四一二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全蠍7個,附子(炮)2錢,南星(炮)1錢,白附子(炮)1錢,木香1錢。
慢脾風。
上為末。
每服半錢,加姜4片,慢火熟煎。旋服。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南星1枚(重2兩,打碎),附子1枚(重7錢,生,去皮臍,銼)。
小兒吐瀉既久,或大病後生風,時發搐搦,目睛斜視。
上用生薑4兩取汁,入好酒1盞,於銀石器中同煎令汁盡,焙乾,為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六。
大附子1錢(炮,去皮臍),大全蠍7個,大白附子3個(炮),天麻2錢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錢,濃煎冬瓜子湯調下。
方出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張氏家傳》,名見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附子(炮,去皮臍)3錢,川烏(炮,去皮尖)3錢,麻黃(去節)3錢,殭蠶(炒)3錢,南星3錢,防風3錢,雄黃1錢半,硃砂1錢半,全蠍1錢半,白芷半兩,藁本半兩。
一切風邪頭痛,夾腦風氣,痰涎壅盛,嘔逆噁心,口吐清水,暗風眩暈,眼見黑花,牙關緊急,口眼斜,面目瞤動,頭項拘急,肩背引痛,耳癢目昏,四肢麻木;及洗頭浴出暴感風邪,頭目昏痛,兩太陽穴痛,遠年頭風,乍愈乍發,服他藥無效者。
上為細末。
孕婦不可服。
每服半錢,蔥茶調下,食後服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四。
附子底2枚,蜈蚣頭2枚,川烏頭尖2枚,蠍梢7枚(不去毒)。
風蚛牙痛,腫癢動搖,牙齦潰爛,牙宣出血,口氣。
上為細末。
先用竹杖刺動牙齦,次以紙捻紝藥1粟米許,甚者不過2-3次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天南星1枚(重2兩者,捶碎),附子1枚(重7錢者,捶碎,上2味用生薑4兩取汁,入好酒1盞,於銀石器中同煮令汁盡,焙乾為末),白附子7枚(炮裂),全蠍7枚(去毒,微炒),辰砂半兩(別研),代赭2兩(火煅,研細)。
小兒吐瀉日久,或大病後生風,時發搐搦,目睛斜視,手足瘈瘲,冒悶昏塞,身體強硬,角弓反張。
上為細末,入腦子、麝香各1錢,研勻。
每服1字,用酸漿水半盞,入麻油兩滴,冬瓜子3粒,同煎3-5沸,放冷,取1茶腳許調服,候少時再服1服;如無酸漿水並冬瓜子,只用薄荷湯調亦得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。
全蠍7個(用龍腦薄荷裹,麻黃縛之,酒浸,炙幹,去麻黃、薄荷不用),人參1錢(去蘆,蒸過),白朮1錢(蜜炙黃),附子(6錢重者,去皮臍)1錢,梓樸(5錢重,甘草水煮焙乾,甘草不用)1錢。
小兒吐瀉既久,已成驚證,手足搐搦,口眼牽斜。
上為末。
急驚切不可服。
每服半錢,竹茹湯調下。1日之間須數服為妙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