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風膏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當歸1兩,白芷1兩,黑附子1兩,防風1兩,細辛1兩,藁本1兩,骨碎補1兩,烏頭1兩半,芍藥1兩半,肉桂1兩半,豬脂6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目腫痛。風牽眼淚,偏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麻油半斤浸1日夜,文武火熬如膏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塗摩之。專治目赤腫痛,白姜為水調,貼腳掌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五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附子2兩,川烏頭2兩,防風2兩,凌霄花1兩,躑躅花1兩,露蜂房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白癜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用豬脂3斤煎煉,看藥黃焦,去滓候冷,收瓷盒中。

使用方法

摩風瘢上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五。

《墨寶齋集驗方》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蛇床子3錢,黃柏3錢,荊芥3錢,全蠍3錢,白芷3錢,川山甲3錢,川椒3錢,剪草3錢,犀角3錢,川槿皮3錢,風子肉3錢,枯礬(熬黑)3錢,雄黃3錢,雌黃3錢,硫黃3錢,輕粉3錢,人言3錢,黃蠟4兩,麻油1斤。

功效主治

三十六種風邪。

炮製方法

將前12味藥,入麻油內浸1月,再煎熬至藥呈焦黑色,濾去滓;下後6味細末並黃蠟,攪勻,待冷成膏收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墨寶齋集驗方》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、細辛、香附、木香、赤芍、肉桂、骨碎補、沒藥。

功效主治

風牽斜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用豬脂或牛脂或鵝脂,入黃蠟熬膏。

使用方法

摩擦面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麻黃4錢,羌活1錢,防風2錢,升麻2錢,白及2錢,當歸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肌膚燥裂,遊風白屑。

炮製方法

將香油10兩,入藥煎枯,去滓,下淨黃佔1兩,烊化,傾入缽內。

使用方法

候冷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三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大風子肉14個,杏仁20個(為膏),枯礬2錢,川椒(末)3錢,蛇床子(末)5錢,紅銀硃1錢,雄黃1錢5分,樟冰2錢。

功效主治

疥癬風癩,諸溼癢瘡,及婦人陰蝕瘡,漆瘡,火丹,諸般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用桐油3兩研勻為丸,如彈子大,瓷器盛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呵烊遍擦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二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白及、白蘞、檀香、零陵香、白芷、茅香、藿香、蠟、白膠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面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以香油煎焦色,去滓,卻入蠟、白膠,加麝香少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二。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苦參1錢,瀝青1錢,蕪荑(炒)1錢,黃蠟1錢,巴豆3粒(去殼),輕粉5分,真麻油半兩,蠍2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遍身疥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油煎至巴豆焦,濾去滓,入輕粉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敷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5錢,白芍藥5錢,白茯苓5錢,零陵香5錢,白及5錢,白蘞5錢,白芷5錢,白檀5錢,藿香5錢,升麻5錢,細辛5錢,黃耆5錢,甘草5錢,杏仁(去皮尖)5錢,腦子1分,瓜蔞根1兩,大瓜蔞2兩(去皮),黃蠟6兩,脂麻油1斤。

功效主治

頭面五發瘡腫,疥癬燙火破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,油內浸百日,於臘月慢木炭火上銀石器內,煎至白芷微黃色,離火,入瓜蔞二味著內,煮百沸,重綿濾去滓,再慢火上煉油香,下削淨蠟溶開為度,傾在瓷器內收貯,上摻腦子,密封。

使用方法

旋用磨風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龍骨2兩,虎骨(酒炙)3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(上為末),苦酒2升,皂莢(去黑皮,炙,為末)8兩。

功效主治

面板(疒帬)痺,不知痛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酒外,為末。先將酒別取皂莢10挺,挼取汁去滓,入鐺中煎減半,即入皂莢末熬,再入前4味藥末,候如稀餳,入瓷盒盛。

使用方法

患者旋取揩摩身體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一。

《玉鑰》捲上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(即大川附子之尖)1個,燈心灰5分。

功效主治

喉風。

使用方法

以乳缽底磨汁入辛烏散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鑰》捲上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叉)3分,羌活(去蘆頭)3分,芎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躑躅花3分,白蘞1分,白及1分,丹參1分,苦參1分,黑參1分,桂(去粗皮)1分,附子(去皮臍)1分,烏頭(去皮臍)1分,皂莢(去黑皮)1分,莽草1分,杏仁(去皮尖並雙仁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疾愈後,肌肉(疒帬)痺,遍體瘡癬,或癮疹瘙癢,及風溼著痺,一切風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如麻豆大。以米醋1升拌勻,浸3宿,熬幹,用臘月豬脂2斤,再以文武火煎1日,以綿濾去滓,於瓷瓶內貯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摩(疒帬)痺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仁端錄》卷十五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蕪荑、苦參、川椒、硫黃、輕粉、巴豆、松香、黃佔。

功效主治

痘痂雖落,失於調理,毒滯不散,風邪不清,怫鬱既久,漸生疥癩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麻油煎成。

使用方法

調塗擦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仁端錄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羌活半兩,防風3分(去蘆頭),芎1兩,躑躅花半兩,甘菊花半兩,附子1分(去皮臍),桂心3分,漢椒1兩半(去目),川烏頭1分(去皮臍),當歸半兩,皂莢1分(去皮子),鯪鯉甲3分,甘草1兩,白及1分,栝樓根1分,紫葛1分,烏蛇半兩,蝟皮1分,莽草半兩,細辛半兩,杏仁1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苦參1兩,白蘞半兩,蠟5兩,露蜂房1分,豬脂3斤(切)。

功效主治

筋骨俱傷後,夾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以米醋2升,拌勻,經2宿後,以火微微炒之令幹,用豬脂和藥,以慢火煎1日,以綿濾於瓷盒內盛,不令水汙著。

使用方法

如有傷折筋骨者,取此膏摩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3兩,白芷1兩,附子3兩(生,去皮臍),細辛2兩,桂心1兩,天雄3兩(生,去皮臍),乾薑2兩,芎2兩,川烏頭2兩(生,去皮臍),硃砂1兩(細研),雄黃1兩(細研),醋3升,松脂半斤,生地黃3兩(搗,絞取汁),豬脂5斤(煉成者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痛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以地黃汁及醋浸1宿,濾出,入豬脂中,慢火煎之,候白芷色黃即膏成,綿濾去滓,入丹砂、雄黃及松脂等,以柳木篦攪令勻,於瓷器中盛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少許,摩於病處。如脅下聚如杯者,摩及塗之即愈;又面目黧黑消瘦,是心腹中冷,酒調服半匙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沙市方)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麻黃1兩,羌活2錢,升麻4錢,松香3錢,白及3錢,防風3錢,當歸3錢,黃蠟2兩。

功效主治

皮起白屑,癢如蟲行,肌膚枯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黃蠟外,用香油1斤浸藥5日,用文武火熬枯去滓,再入黃蠟攪勻。

使用方法

塗搽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沙市方)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四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當歸1兩,白芷1兩,黑附子1兩,細辛1兩,藁本1兩,防風1兩,骨碎補1兩,烏頭1兩半,芍藥1兩半,肉桂1兩半,豬脂半斤,牛酥4兩,鵝脂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牽偏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麻油半斤浸藥末1宿1日,以文武火煎如膏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摩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四。

《杏苑》卷八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瓜蔞實1枚(去外硬皮,用瓤並仁,俱搗碎),白芷4錢,廣零香4錢,甘松2錢,防風1錢5分,白及1錢5分,白蘞1錢5分,赤芍藥1錢5分,黃耆1錢5分,杏仁1錢(另研),甘草(炙)1錢。

功效主治

手足頭面白屑癢瘡,面板皺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用菜油1斤或芝麻油浸2日,慢火炙藥色黃,濾去滓,另放;將好松香4錢,先入鍋內熬溶,再下藥油煎1沸,入黃蠟4兩,不住手慢火攪勻,瓷器收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八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黃耆(去粗皮)1兩2錢,當歸(去蘆頭)3錢,白芍藥2錢半,茅香2錢半,甘草2錢半,防風2錢半,白芷3錢,杏仁(湯浸,去皮尖)3錢,桃仁(湯浸,去皮尖)3錢,藿香葉(去土)3錢,檀香3錢,川芎3錢,零陵香3錢,白附子2錢半,沉香2錢半,白及2錢半,白蘞2錢半,天麻2錢半,獨活2錢半,木香2錢半,木通2錢,大瓜蔞瓤(銼)1個,龍腦(研)4錢,清油1斤2兩,黃蠟(冬月用9兩半,夏月用12兩半)。

功效主治

頭面、唇、鼻諸瘡,肌肉裂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用清油浸7日,於淨石器或瓷器或銀器中,以慢火煎,候白芷微黃色,以白綿濾去滓,乾淨瓷器罐內密封澄1宿,再濾過,於上等瓷碗中慢火再輕溫熬動,下黃蠟,和令勻,放溫,次下研細龍腦末,於瓷盒內盛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摩擦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野駝脂2兩,臘月豬脂2兩,狗脂2兩,鵝脂2兩(一處細切,用清油1斤,於鍋內同煎化盡,濾去滓),桂心半兩,沒藥半兩,麒麟竭半兩,白芷半兩,白附子半兩(生用),附子半兩(生用),天麻半兩,吳茱萸半兩,青鹽半兩,馬牙消1分,川樸消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毒,筋急,腫硬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油鍋內,用慢火從卯時熬至已時,入黃蠟6兩,消盡蠟,傾在盒內,加麝香1分,雄黃半兩,膩粉半兩,共爛研,入在藥盒內,用柳枝攪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有患者,頻摩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四: 摩風膏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,細辛1兩,當歸1兩,杏仁1兩,白芷1兩半,防風1兩,松脂1兩,黃蠟1兩,小麻油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牽瞼出外障,鶻眼凝睛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煎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