蛜(蟲祁)丸

《聖惠》卷七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1兩(微炒),硇砂半兩,木香半兩,肉豆蔻1兩(去殼)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阿魏1分(面裹煨,面熟為度),自然銅1兩(細研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安息香半兩,硫黃半兩(細研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磁石2兩(燒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攻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醋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熱生薑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二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(頭尾全者)1兩,桃仁(生)1兩,白附子1兩,阿魏1兩,桂心1兩,白芷1兩,安息香(用胡桃瓤研)1兩,沒藥3分(上8味,用童便5升,無灰酒2升,銀器內熬令厚),乳香3分,當歸1兩,北漏蘆1兩,牛膝1兩,芍藥1兩,地骨皮(去土)1兩,威靈仙1兩,羌活1兩。

功效主治

鶴膝風,及腰膝風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3分(微炒),白附子3分(炮裂),防風3分(去蘆頭),天麻3分,天雄3分(炮裂,去皮臍),白花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黃耆3分(銼),萆薢3分,桂心1兩,獨活3分,丹參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安息香1兩,海桐皮3分(銼),補骨脂3分(微炒),仙靈脾3分,牛膝1兩(去苗),雄黃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麝香半兩(細研),肉蓯蓉3分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令幹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中風。腳膝麻痺無力,腰背強直疼痛,言語不利,面色萎黑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張氏家傳》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1兩(炒香熟),地龍(去土,淨)半兩(炒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熱;及大人小兒諸病,發搐,天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豌豆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隨兒大小加減丸數,荊芥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張氏家傳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茯苓、茯神、山藥、天麻、殭蠶(炒)、蟬蛻、防風、羌活、人參、白附、遠志(去心)、川芎、白芷、荊芥、全蠍、赭石、粉草、琥珀、珍珠、硃砂、腦子、麝香、金箔、牛黃(別研)、蚤休(酒浸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嬰孩一切驚風,心神驚悸,夢中佯啼、嘻笑,潮熱,上盛變蒸,驚熱目青,風丹火灼,手足抽掣,搐搦無時,情性憔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木瓜蒸糊為丸,剪作錠子,如粟米樣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如驚時,麝香湯送下;如尋常,薄荷、鉤藤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一引《四十八候》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半錢,半夏半錢,京墨(煅)半錢,辰砂1錢,鐵粉1錢,人參1錢,珍珠末1錢,好茶半錢,春柳芽半錢(幹者,或1錢)。

功效主治

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菜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薄荷、薑湯送下,1日3次。1月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一引《四十八候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(微炒,去足)1兩,天麻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補骨脂1兩,葫蘆巴1兩,牛膝(去苗)1兩,石斛(去根,銼)1兩,檳榔1兩,巴戟1兩,硫黃(細研,水飛過)1兩,硇砂(細研)1兩,阿魏(研入)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別研如膏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久積風冷,小腹氣滯,腰膝痠疼,臍脅冷痛,飲食減少,四肢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用酒3升,入前藥末中拌勻攪,以慢火熬如膏,和餘上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熱生薑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3分,木香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肉桂半兩(去皴皮),硃砂半兩(細研),陽起石半兩(酒煮半日,細研,水飛過),阿魏半兩(面裹煨,面熟為度),硫黃1兩半,水銀1兩,硇砂3分,自然銅半兩(細研),檳榔半兩,茴香子3分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磁石半兩(燒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,四肢逆冷,面色青黃,或時嘔吐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未,將硫黃、水銀同結為砂子,細研,入諸藥末和勻,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1兩,補骨脂2兩,茴香子半兩,木香半兩,阿魏半兩,馬藺花半兩,苦楝子半兩,桃仁2兩(湯浸,去皮尖,細研,以童便3升熬成膏)。

功效主治

盲腸氣,發歇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桃仁膏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十九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1兩(炒,去足),虎脛骨3分(酒浸,炙黃),川烏頭3分(炮裂,去皮臍),白蒺藜1兩(微炒去刺),安息香3分,檳榔3分,芎3分,狗脊3分,赤茯苓3分,白花蛇2兩(酒浸,炙令黃,去皮骨),肉桂3分(去皴皮),赤箭3分,枳實3分(麩炒微黃),防風3分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風寒入於肌肉,氣血不宣,肢體不仁,牽引腰背,風痺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二引《趙氏家傳》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(微炒)1分,白殭蠶1分,雄黃(研)1分,白附子(炮)1分,天麻(銼碎)1分,硃砂(細研)1分,麝香(細研)1分,天南星(溼紙裹,炮)1分,半夏(湯浸5-7次,去黑臍,生薑3分,取汁煮令盡,焙乾)1分,烏梢蛇(尾穿100足錢者佳,於項後粗處取)7寸(酒浸7日,去皮骨,慢火炙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因吐瀉後虛風,眼澀多睡,潮搐驚癇;及丈夫、婦人一切虛風,頭旋眼黑,噁心吐逆,筋脈緊緩,手足麻木,身體疼痛,精神不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生薑汁煮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3歲以下每服7丸,5歲以下10丸,5歲以上15丸,荊芥湯送下,不拘時候;大人丸如綠豆大,每服20丸,荊芥湯茶送下。如急用,即以20丸研碎,荊芥、生薑濃煎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二引《趙氏家傳》。

《博濟》卷三: 蛜(蟲祁)丸

配方組成

蛜(蟲祁)半兩(點醋微炒),穿心巴戟(糯米炒,候赤黃色,米不用)1兩,黑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羌活1兩,沙苑1兩,白蒺藜(慢火微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虛風上攻,頭旋,項筋急,眼有黑花,耳內虛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空心鹽酒送下,食後臨臥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