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力迦(即白朮)、光明砂(研)、麝香、訶黎勒皮、香附子、沉香(重者)、青木香、丁子香、安息香、白檀香、蓽茇、犀角各30克,燻陸香、蘇合香、龍腦香各15克。
溫通開竅,行氣止痛。主中風中氣,猝然昏倒,牙關緊閉,不省人事;或中惡客忤,胸腹滿痛;或突然昏迷,痰壅氣閉;以及時疫霍亂,腹滿胸痞,欲吐瀉不得,甚則昏閉者。現用於腦血管意外,冠心病,癔病性昏厥、癲癇,以及突然昏厥屬寒閉氣滯,痰濁阻絡者。
上十五味,搗篩極細,白蜜煎,去沫,和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脫證、熱閉證及孕婦忌服。
晨起服4丸,用井華水於淨器中研破服。老、小每碎1丸服之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五。為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廣濟方》“吃力迦丸”之異名。
白朮1兩,沉香1兩,香附子1兩,訶子(炮,去核)1兩,木香1兩,檀香1兩,畢澄茄1兩,丁香1兩,犀角1兩,麝香半兩,蘇合香(酒炙,熬成膏)1兩,乳香1兩,硃砂1兩,腦子半兩,安息香(酒熬成膏藥)1兩,人參1兩。
小兒心腹刺痛,啼哭不住,或中邪氣,或衝客忤,或驚氣入腹,或夜啼釣痛,面色不定。
上為末,同蘇合香、安息香膏、八味和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半歲分作7服,人參湯化下,飢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。
蘇合香2兩,安息香2兩,廣木香2兩,犀角1兩,當門子1兩,梅冰1兩,生香附1兩,明乳香1兩,上沉香1兩,公丁香1兩,冬術1兩。
傷寒兼痧,猝中陰性惡毒者。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作200丸,辰砂為衣,蠟匱。
臨用去蠟殼,薄荷、燈心湯磨汁服。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香附4兩,白朮2兩,廣藿香2兩,沉香1兩,乳香1兩,白蔻仁1兩,丁香1兩,檀香1兩,訶子肉1兩,蓽茇1兩,木香1兩,廣陳皮1兩,蘇合油1兩,硃砂1兩,麝香2錢。
外感風寒暑熱,山巒瘴氣,屍浸鬼注客邪,內傷生冷瓜果難消之物,寒凝溼熱鬱痰積滯之氣,以致心腹絞痛,嘔吐洩瀉,乾溼霍亂。
《活人方》卷四。
蘇合香(另研,白色者佳)2兩,安息香(無灰酒熬,飛去砂土)2兩,燻陸香(另研)1兩,龍腦(另研)1兩,丁香1兩,麝香(別研,勿經火)1兩,青木香、白朮、沉香(另研極細)、香附(炒)、烏犀角(鎊屑,另研極細)。
傳屍殗殜,心腹卒痛,僵仆不省,一切氣閉屬寒證。一切惡毒之氣中人,關竅不通者。
上為末,逐一配勻,煉蜜為丸,分作50丸,另以硃砂1兩水飛為衣,蠟護。
每服1丸,臨用剖開,井花水、生薑湯、溫酒化下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。
犀角3兩(銼末),冰片1兩(另研),檀香2兩(銼末),木香2兩,安息香2兩(酒浸),沉香2兩(銼末),蘇合香1兩,硃砂1兩(另研),白朮2兩,蓽茇2兩,訶子肉2兩,乳香1兩,丁香2兩,香附2兩,明天麻2兩,金箔100張(為衣用),麝香1兩(另研)。
一切氣痛氣逆,中氣不和,婦人噯氣,或暴卒鬼魅惡氣等症。
上藥各味銼成粗片,研為細末,入冰、麝、安息、蘇合油,同藥拌勻,煉蜜為丸,1錢重,用蠟包裹。
《壽世新編》捲上。
蘇合香1兩,水銀(水煮1復時,後入)1兩,白蘞(為末)1兩。
大腹水腫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10丸,米飲送下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蘇合香3分,琥珀3分(細研),麒麟竭3分,牡丹3分,生乾地黃1兩,紫石英1兩(細研,水飛過),細辛半兩,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1兩(塗醋,炙微黃,去裙襴),續斷3分,芎3分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當歸3分(銼碎,微炒),延胡索半兩,藕節3分,蒲黃半兩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藁本半兩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檳榔半兩。
婦人血風勞氣,四肢羸弱,不能飲食,心腹時痛,經絡滯澀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桃仁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蘇合香、木香、犀角、白朮、丁香、沉香、安息香、香附、麝香、燻陸香。
中風不省人事,癲狂。
煉蜜為丸,硃砂為衣。
薑汁、竹瀝煎送下;治癲狂,以童便調下。
《證治寶鑑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