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木香丸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必效方》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6分,檳榔6分,大黃12分,芍藥5分,訶黎勒5分,枳實5分(炙),桂心4分。

功效主治

氣滿腹脹不調,不消食,兼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蔥。

使用方法

飲服15丸。漸漸常加,以利為度,不限丸多少;不利者,乃至50、60丸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必效方》。

《局方》卷三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補骨脂(炒香)40兩,蓽澄茄40兩,檳榔(酸粟米飯裹,溼紙包,火中煨令紙焦,去飯)40兩,黑牽牛(240兩,炒香,別搗末)120兩,木香20兩。

功效主治

胸腹痞滿脹痛,嘔逆不食,膀胱疝氣,溼著腰痛。胸膈噎塞,腹脅脹痛,心下堅痞,腸中水聲,嘔噦痰逆,不思飲食。浴出身上未乾,忽爾熟睡,致腎經腫痛,腰背攣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牽牛末令勻,漸入清水和令得所,丸如綠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懷妊婦人不得服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茶、湯、熟水任下。酒食後可每服5-7丸,小兒1歲服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半,人參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芎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白朮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檳榔(銼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1兩,黃耆(銼)2兩,熟乾地黃(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風勞冷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七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1兩(分作二份,酒、醋浸1宿,焙乾),香附子1兩,蓽澄茄半兩,青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冷,疝氣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鹽湯或乳香、蔥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七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二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5錢,吳茱萸(酒、醋浸,炒)1兩,香附(醋炒)1兩,蓽澄茄5錢,烏藥5錢,小茴香5錢,川楝肉5錢(巴豆仁21粒,研碎,拌炒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疝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合均,蔥涎為小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酒、鹽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二。

《續傳信方》引張仲景方(見《證類本草》卷六引《本草圖經》)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崑崙青木香20兩,六路訶子皮20兩。

功效主治

陽衰諸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砂糖為丸,或加羚羊角12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1日2次,空腹煎酒送下,其效甚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續傳信方》引張仲景方(見《證類本草》卷六引《本草圖經》)。

《續名家方選》: 青木香丸

配方組成

香附3錢,黃柏2錢(黑霜),胡黃連1錢,青木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蟲屬熱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續名家方選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