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海馬子1對(雌者黃色,雄者青色),大黃(銼,炒)2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白牽牛(炒)2兩,巴豆49粒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虛實積聚瘕塊。

炮製方法

以童便浸青橘皮軟,裹巴豆,以線系定,入小便內,再浸7日,取出,麩炒黃,去巴豆,只使青橘皮,並餘藥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3-5沸,去滓,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直指》卷十六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、木通、檳榔、舶上茴香(焙)、當歸、赤芍藥、青皮(去白)、澤瀉、辣桂、橘紅、甘草(炙)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凝滯,小便淋澀作痛,身體冷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5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六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瑞竹堂方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黃連1分,木香1分,乾薑1分,乳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痢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用米飲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南星(溼紙煨)1分,白附子(焙)1分,天麻1分,木香1分,橘皮1分,白茯苓1分,石蓮肉1分,黃耆半分,白朮半分,石菖蒲半分,甘草(炙)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慢風、慢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桂(去粗皮)3分,芍藥3分,白朮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甘草(炙,銼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痛如刺,不能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赤芍藥半兩,吳茱萸(湯洗,焙,炒)半兩,當歸(銼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垂急,懊憹氣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千金》卷十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2兩,燻陸香1兩,丁香1兩,礬石1兩,麝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瘡出煩疼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4升,煮取1升半,分2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。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救急方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長3寸,高良薑2兩,豆蔻子2枚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無問乾溼冷熱。霍亂,不吐不利,宿食不消,煩亂腹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大升。煮取半升,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救急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(銼)2兩,芍藥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京三稜(煨,銼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芎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乾薑(炮)1兩,人參(切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脅痛煩滿,上攻心胸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(銼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郁李仁(炒,研)3分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3分,大黃(銼,炒)3分,桂(去粗皮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攻心,悶絕欲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粗搗篩7味,入郁李仁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先以水2盞,煮桑白皮,木通各少許,至1盞濾過,入藥煎3-5沸,去滓溫服,重者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醫徹》卷三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錢,香附(醋炒)1錢,青皮1錢,廣皮1錢,枳實(麩炒)1錢,柴胡1錢,蘇梗1錢,炙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痛因怒而發,心膈脹悶,脈沉伏,四肢冷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炒熟砂仁末1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徹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八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(銼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3-4歲兒每服1錢,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半兩,陳曲(炒)半兩,白朮半兩,蓽茇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,銼)半兩,人參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研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食毒,脾胃虛乏,四肢少力,不思飲食,心腹氣脹,或時下利,向晚憎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白朮1分,乾薑(炮裂,銼)1分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半兩,龍骨半兩,當歸半兩,訶黎勒(煨用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腸胃怯弱,風冷入乘洩瀉,飲食全少,漸至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以水7分,加大棗2枚(擘破),同煮至4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3分,芍藥(炒)3分,白朮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疼氣刺痛,不能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挫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桔梗(去蘆頭,炒)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甘草(炙,挫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脅腹痛脹滿,上下攻衝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大棗1枚(去核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半夏(湯洗7遍,去滑)1分,人參1分,赤茯苓(去黑皮)1分,白朮1分,乾薑(炮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塗薑汁,炙熟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草豆蔻(去皮)2個,檳榔1個(雞心者,銼),訶黎勒5個(煨,去核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冷,痰飲不消,心腹時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大棗兩枚(擘破),生薑1分(拍碎),同煎取8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枸杞子半兩,沉香半兩,山芋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天麻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)半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半兩,黃耆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1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1分,巴戟天(去心)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肉豆蔻(去殼)4枚,柴胡(去苗)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勞,身體羸瘦,四肢少力,面色萎黃,飲食減少,嘔逆痰沫,咳嗽胸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蔥白1寸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鬼箭羽1兩半,桔梗(銼,炒)1兩半,紫蘇莖葉(炒令焦)1兩半,當歸(焙乾)1兩半,白檳榔(微煨,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初得遁屍鬼注,心腹中刺痛不可忍;小兒屍注,心腹滿脹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2盞,加生薑1分(拍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訶黎勒皮(炮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厚朴(去粗皮、塗生薑汁炙,銼)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白朮1分,人參1分,桂(去粗皮)1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積聚,來去攻擊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(生銼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吳茱萸(場洗,焙乾,炒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厥疝逆上,攻腹冷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檳榔(銼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人參1兩,芍藥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攻注,胸脅滿痛,汗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白豆蔻(去皮)3分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微炒,研成膏)2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逆膈悶,胸中痰結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郁李仁外,3味為細末,和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、食前煎胡椒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雞舌香半兩,鱉甲(去裙襴;醋炙)半兩,升麻半兩,燻陸香(研)半兩,烏藜根半兩,雄黃(研)半兩,吳茱萸(湯洗去涎,炒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毒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研7味如麻豆大,入研藥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煎至2升,去滓,用故帛3-5重浸湯中,更互拓腫上,不計遍數,冷再暖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錢半,檳榔1錢,木通錢半,青皮錢半(炒),小茴半錢(鹽水炒),陳皮錢半,澤瀉錢半,生草梢1錢。

功效主治

氣淋澀痛,脈沉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沒藥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五加皮(銼)1兩,無食子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血竭(研)1兩,檳榔(銼)半兩,赤芍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勞氣,下注腰腳,上攻頭目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煎沸,入油2-3滴,再煎至7分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羚羊角(鎊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1兩,犀角(鎊)半兩,半夏(湯洗,去滑)1兩半,獨活(去蘆頭)1兩半,龍骨(研碎)1兩,吳茱萸(湯浸,炒)1兩,烏梅(去核)5枚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風經五臟,心下堅滿,驚悸不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少許(拍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晡時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五加皮(銼)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檳榔(煨,銼)1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及雙仁,微炒)1兩,郁李仁(湯浸去皮尖,微炒)1兩,松節(銼)2兩,薏苡仁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後虛損,臍下痛,四肢浮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沉香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1兩,京三稜(煨,銼)1兩,桂(去粗皮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檳榔(銼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冷氣,攻腹中疼痛,兩脅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陳橘皮(去白,炒)3分,人參3分,陳曲(炒)3分,甘草(炙)3分,大棗(去核,焙)50枚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麥櫱(炒)1兩,蓬莪術(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谷勞身重,少力多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旋復花半兩,白朮半兩,桑根白皮(銼)半兩,半夏曲半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檳榔(銼)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甘草(炙)3分,細辛(去苗葉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心胸不利,頭目昏疼,嘔吐痰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同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,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半兩,半夏(生薑汁浸1宿,湯洗3遍,切,焙)半兩,白朮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大腹皮半兩,黃耆(銼)3分,人參3分,桔梗(炒)3分,芍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噎滯,如有物妨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熱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2錢半,黃連2錢半,木通2錢半,黃柏2錢半,枳殼2錢半,陳皮2錢半,大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痢,裡急後重不可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幹木瓜(去瓤)1兩,紫蘇莖2兩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乾嘔不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黑豆100粒,生薑5片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良久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檳榔(煨)3分,陳橘皮(去白,焙)3分,東引石榴根(炙,銼)1兩半,吳茱萸(水浸,焙乾,炒)1分,薏苡根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三蟲心痛面黃,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如人行3-4裡,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白朮半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木通(銼,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十種水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別用牽牛子2兩,於鐵銚內,以紙襯手攪,乘熱搗羅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以前藥末3錢匕,同牽牛末1錢半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五更溫服。平明時吃熱生薑茶粥;次用蕪荑1分,桑根白皮1分,煮白羯羊肉半斤,爛熟與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桔梗(炒)1兩,吳茱萸(水浸,去涎,焙乾,炒)1分,鱉甲(去裙襴,炙黃)1兩,檳榔(微煨)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痛如錐刀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同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及雙仁,炒,研)半兩,茴香子(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,攻臍腹,脹滿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(銼)半兩,胡椒1分,高良薑(銼,炒)1分,甘草(炙)1兩,蓬莪術(炮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反,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2兩,人參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甘草(炙)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乾薑(炮)1分,陳曲(炒)1兩,麥櫱1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谷勞身重,食已睏倦嗜眠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不拘時候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藿香葉1兩,沉香1兩,燻陸香1兩,丁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腫初結,頭痛寒熱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溫服;取滓敷腫上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幹木瓜1兩,紫蘇(不去莖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,煩躁懊憹,不得安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黑豆半合許,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2兩,大黃(銼,炒)1兩,生黑豆皮2兩,紅雪(別研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攻心,悶亂狂躁,咽燥口乾,氣欲絕或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紅雪外,併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入紅雪3錢匕,去滓,不限早、晚,分2次溫服。如人行8-9裡,當下燥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局方》卷十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斤,青皮3斤,薑黃5斤,麥櫱(炒)5斤,甘草(炒)11斤,鹽(炒)11斤,蓬術4斤。

功效主治

胸膈痞塞,心腹刺痛,脅肋脹滿,飲食減少,噫氣吞酸,嘔逆噎悶,一切氣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沸湯點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引《聖惠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吳茱萸(洗,焙,微炒)半兩,升麻半兩,燻陸香半兩,雞舌香半兩,雄黃半兩,甘草〔炙〕半兩,鱉甲(醋浸,炙,去裙襴)半兩,射干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惡脈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溫服,日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引《聖惠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九引《聖惠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芍藥半兩,檳榔(生銼)半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2兩,黃耆(細銼)2兩,草豆蔻(去皮)2兩,枇杷葉(拭去毛,炙)2兩,黃連(去須)2兩,桂心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熱渴,飲水不已,心腹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九引《聖惠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三引《衛生家寶》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青木香2兩,瓜萎1個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左癱右瘓,偏枯不遂;中風風秘有熱證者。

使用方法

先取好瓜蔞1個,取子及瓤,去皮,將子與瓤各為極細末,用無灰酒1大盞投之,攪勻,用生絹攪取汁,如此研攪2-3次,酒濃無味乃止。於銀石器內煎2-3沸,調木香末,帶熱服。甚者不過3-5服。令人按摩病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三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高良薑(炒)1分,白朮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1-2歲兒每服1錢匕,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分溫2服,發時並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(炮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訶黎勒皮3分(炮),龍骨(火燒紅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熱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黃連(去須,微炒)1兩,當歸(切,微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吳茱萸(湯洗7遍,焙乾,炒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有寒,下利赤白,腹痛下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(別搗)半兩,白檳榔(別搗)半兩,紅雪1兩(末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初發。

使用方法

先將木香末3錢匕,以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蔥白3莖,同煎至1盞,去滓,入檳榔末2錢匕,童便1合,紅雪末2錢匕,更煎1-2沸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(銼)1兩,人參1兩,芍藥3分,桔梗(銼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訶黎勒(炮,去核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勞,腹中痃癖冷痛,漸至羸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分溫2服,空腹、食後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桂(去粗皮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檳榔(銼)1兩半,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甘草(炙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紫蘇莖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氣不散,久伏於臍腹間,發似豚狀,奔上衝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棗大(拍破)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近晚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: 木香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4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炒)4兩,防己1兩半,紫蘇莖(細切)1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赤茯苓(去皮)2兩,大腹4顆(連皮子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卒發,衝心悶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,加生薑1分(拍碎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