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附丸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2兩,熟地2兩,白芍2兩,川芎1兩,人參1兩,石菖蒲(炒)1兩,吳茱萸(開口者,醋炒)1兩,蘄艾4兩,肉桂1兩,熟附子1兩,香附4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傷淋瀝,帶下赤白,小腹(疒丂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蘄艾酒煎濃汁,入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醇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五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白艾葉1兩,枳殼(去瓤,取淨)1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當歸(洗,焙)1兩,赤芍藥1兩,沒藥(別研)1兩,木香(炮)1兩,沉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海虛冷,月水不行,臍腹疼痛,筋脈拘攣,及積年堅症積聚,漸成勞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艾葉並枳殼用米醋於砂鍋內煮令枳殼爛,用艾細研為膏,搜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溫酒或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五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芍藥1兩,熟地黃1兩,生地黃1兩,香附子1兩,蘄艾1兩,陳皮5錢,藿香5錢,白芷牡5錢,牡丹皮5錢,藁本5錢,丁皮3錢,木香3錢。

功效主治

宮冷不孕,白濁,產後積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子宮冷,熱酒送下;白濁,鹽湯送下;產後積血,艾醋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六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七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5兩,當歸3兩,白芍1兩半(酒炒),艾葉1兩半(醋炒),丁香1兩,香附2兩(酒炒),木香1兩,藿香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宮冷不孕,脈弦緩澀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七。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艾葉(同香附、醋煮)1斤,香附1斤,當歸2兩,白芍2兩,川芎2兩,熟地2兩,乾薑1兩,吳茱萸1兩,木香1兩,白芷1兩,琥珀5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熟艾(揉極細作餅,焙)4兩,香附(醋酒同煎,搗)6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氣血兩虛、經行後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薑汁和神曲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砂仁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: 艾附丸

配方組成

好香附子1斤,陳艾4兩,陳醋1大碗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無子;男女心氣痛,腹痛,少腹痛,血氣痛,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同煮,待香附子煮透,去艾,將香附子炒幹為末,醋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白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