薤白1斤,枳實3兩(炙),大棗12枚(擘),粳米2合,豉7合。
中虛冷,不能飲食,食輒不消,羸瘦,四肢虺弱,百病因此而生。
以水7升煮薤,餘5升,納諸藥,煮取1升半,分3服。愈止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五。
薤白半斤,茱萸1兩,豉半升,米1合,棗4枚,枳實2枚。
忽噁心不已。
加鹽如彈丸大,水3升,煮取1升半,分為3服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六。
薤白1握(切),生薑半兩(切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霍亂,乾嘔不息。
以水2大盞,煎至7分,去滓,分溫2服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三。
薤白1握。
霍亂乾嘔不止。
上切細。
水3盞,煎至1盞半,去滓,溫分2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九。
鱉甲(去裙襴,醋炙)2兩,阿膠(炙令燥)2兩,鹿角膠(炙令燥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久患咳嗽,肺虛吐血,將成勞瘵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入薤白2寸,同煎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薤白(切)7合,羊腎脂1升。
腸痔,大便後出血。
緩火煎令薤白黃,去滓頓服;未愈更服即止。得膿血與糞相和即愈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六引《崔氏方》。
鹿角膠1兩,當歸1兩,黃耆1兩,肉桂1兩,乾地黃1兩,石斛1兩,木香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1兩,鱉甲(醋炙)1兩,秦艽1兩,川巴戟1兩,柑子皮1兩,牡丹皮半兩,天仙藤半兩,甘草半兩,人參2錢,枳殼3錢。
婦人血虛勞倦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9片,薤白3寸,煎7分,去滓,空心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薤白7莖,粳米半兩,大棗4枚,陳橘皮3分(湯洗,去白瓤,焙),枳實4枚(麩炒微黃),生薑1分,豉49粒。
脾胃氣虛弱,不能飲食,食即嘔吐,四肢羸瘦,少力。
上銼細。
以水1大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稍熱分為2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。
薤白(切)2兩,半夏(洗去滑)2兩,人參2兩,甘草2兩,知母2兩,麥門冬半升(去心),石膏4兩(打碎,綿裹),栝樓3兩。
產後胸中煩熱逆氣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3升,煮取4升,分為5服,日3次,夜2次。
《千金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