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解散

《雞峰》卷五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前胡1兩,柴胡1兩,人參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羌活1兩,桔梗1兩,川芎1兩,甘草2分,陳皮2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疫氣,頭昏壯熱,肢節煩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○引《護命方》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前胡(去毛)1分,柴胡(去毛)1分,知母1分,貝母1分,牡丹皮(去心)1分,桔梗1分,羌活1分,獨活1分,荊芥穗1分,黃芩1分,山茵陳1分,山梔1分,升麻1分,麻黃(去根)1分,大黃1分,麥門冬(去心)1分,杏仁(去尖)1分,紫菀1分,玄參1分,秦艽(去皮,炒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四日、五日、六日不得汗,頭痛壯熱,渾身不知痛疼處,睡臥不安,心神煩躁,脈氣洪大緊急,大便秘澀不得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錢匕,水2盞半,加生薑3片同煎,取2盞,食後、臨臥,去滓熱服,留滓,再煎服。若大便不通,忽狂言妄語,即煎此藥取汁,用調後面藥;半夏半兩,芎、大黃各1分,牽牛2兩,消石10銖,研消石,並杵羅眾藥,合為末,每服3錢,入蔥3枝,生薑3片,依法煎前方藥,取汁,用調此藥末3錢,食後臨臥,熱服;此藥末不撞3錢。若是大便秘甚,任意加減進服,以轉為度,仍不得過劑,轉後,便吃些小熱粥投之。此藥須至大便不通,方可進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○引《護命方》。

《百一》卷七引龔子治方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)3兩半,麻黃(去根節)3兩半,白芷2兩,白芍藥2兩,川烏半兩(炮,去皮尖),甘菊(去枝葉)3兩,荊芥穗3兩,乾薑3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頭痛,肢體沉重,惡寒發熱,痰逆咳嗽,睏倦少力,及偏正頭痛,瘟疫瘴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蔥茶或臘茶點下,煎服亦可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七引龔子治方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幹葛2兩半,升麻2兩,赤芍藥2兩,黃芩1兩,麻黃7錢半,薄桂(去粗皮)2錢半,甘草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感冒發熱,傷寒潮熱,脈虛浮數者。溫毒發斑,小兒驚癱,鶴膝風初起。

注意事項

虛慢陰證不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蔥1根,煎7分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貝母(炒黃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川升麻1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風、瘡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8分盞,加竹葉2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。
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三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升麻、白芍、甘草、葛根、麻黃、薄桂、川芎、黃芩、白芷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,表熱瘡色焦紫,不起發,寒熱往來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內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三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 百解散

配方組成

升麻、葛根、赤芍、黃芩、連翹、麻黃、薄荷、半夏、荊芥、金銀花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丹毒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母子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