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精草(炒)1分,天南星(炮)1分,貫眾(炒)1分,黃柏(炙)1分,麝香半錢。
諸般惡瘡。
上為散。
每用少許,幹摻瘡上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大棗7枚,烏梅7枚,乾薑3塊如棗大,甘草1尺(分別細銼)。
血痢,腹中(疒丂)刺,日夜無度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棗大(拍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六。
蠍尾21個(去毒),晚蠶蛾14個,天漿子(去殼)14個,白附子半兩(上為末),硃砂1分(研,飛),麝香1錢(研)。
小兒中風痙病,口噤體強,耳中策痛,發昏憒,不時醒。
上為末。
每服1字或半錢,薄荷湯入酒兩滴調下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烏賊魚骨2錢,銅青1錢。
婦人血風眼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1錢,熱湯泡洗,如冷再燙令熱,更洗1次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桃仁6兩(去皮尖),硇砂1兩半(去砂石,研)。
小腸氣,痛不可忍。
上生為末。
每服1錢,煎生蔥酒調下。1服立止,更不再發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川芎、當歸、麻黃、薄荷、連翹、白芍、黃芩、石膏、桔梗1兩,滑石3兩,荊芥、梔子、白朮2錢半,甘草。
斑疹屬風熱挾痰而作,自裡而發於外,宜微汗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加生薑3片,煎湯服之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
白菊花(如無,用甘菊花代)1兩,綠豆皮1兩,谷精草1兩。
斑疹、痘瘡入眼及生翳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用幹柿1枚,生粟米泔1盞,與藥同煎,水盡為度,只服幹柿,1日可服3枚。病輕者5-7日便效,重者半月餘效。
《活人書》卷二十一。
金星石、銀星石、太陰玄精石、雲丹、陽起石、不灰木各等分。
肺損,吐血嗽血。
以砂鍋子1只,先入羅過紫冬灰(水牛糞是也),厚約1-2寸,鋪藥1重,再蓋灰1層約1-2寸,築令實,又鋪藥1重,同前法蓋灰後再鋪藥,上下以灰封蓋,以鹽泥固濟;不限藥多少,皆用炭1秤,於靜室中周密不通風處,火煅1日1夜,候冷取出;於淨地掘1坑子,深1尺許,埋鍋子1宿,取出,先揀出藥塊子,餘以粗羅羅去灰,取藥研為末,更入乳缽,研令極細,即入罐子內收之。
每藥末1兩,入龍腦、麝香各半錢,阿膠1分(炒)同研,合和令勻;每服1錢或半錢匕,以糯米少許研細,入薄荷汁、蜜各少許,合煎為飲,候溫調下,空心日午、臨臥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