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霞膏

《瘍科心得集·家用膏丹丸散方》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嫩松香6兩,糠青(研)2兩,乳香(去油,研)5錢,沒藥(去油,研)5錢。

功效主治

老年結毒,穿潰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用麻油6兩,熬至滴水成珠,下松香再煎20-30沸,下糠青再熬,自有紫色,離火,下乳香、沒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心得集·家用膏丹丸散方》。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《驗方精華》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制松香6兩,制乳香6錢,制沒藥6錢,血竭4錢,銅綠2錢,潮腦6錢,朱磦3兩,腰黃8錢,麝香8分,蓖麻仁3兩。

功效主治

癧串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松香、蓖麻仁外,各先後研末備用,各藥分量以研末後淨稱為準。合膏時,以石日搗松香使爛,次加蓖麻仁,三加銅綠,四加兒茶,五加乳香,六加沒藥,七加血竭,八加潮腦,九加朱磦,十加腰黃,末後加麝香,合之後貯於碗內,用紙封固備用。

使用方法

搗時如藥嫌幹,可酌加蓖麻仁若干粒,以調整之,如年久膏硬時,亦用此法調整。攤膏時須隔小火燉融,或臨用時就熱水壺上溫融之,不可採用直接火烘,因膏中麝香經火則氣洩而效減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《驗方精華》。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銅綠5錢,血竭5錢,乳香5錢,沒藥5錢,松香1兩,蓖麻仁100粒,輕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凡夏、秋之間感染溼熱發瘡者,以及瘰癧,梅毒、臁瘡等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前5味共研細末,投入石臼中,再加蓖麻仁、白蠟,並滴入清油數滴同搗之,約二三千杵時即可成膏。如不成膏,可再加蓖麻仁數10粒再搗,直搗至臼內膏軟如棉,十分融和時為止,收貯備用。

使用方法

外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明淨松香(淨末)1斤,銅綠(淨末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初起,及諸色頑瘡、臁瘡、溼痰溼氣、新久棒瘡疼痛不已者。一切無名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用麻油4兩,銅鍋內先熬數滾,滴水不散,方下松香熬化,次下銅綠,熬至白煙將盡,其膏已成,候片時,傾入瓷罐。

使用方法

凡用時湯內燉化,旋攤旋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引張乘六方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真小磨麻油1斤,象皮2兩,當歸2兩,赤芍2兩(象皮、當歸、赤芍入油內,春、夏浸3日,秋、冬浸7日,將油熬至藥枯,濾去滓,復入淨鍋內,熬至滴水成珠為度,務須勤看老嫩),松香(老嫩各半)100斤,蔥100斤,生薑100斤(2味搗爛取汁,又將滓入水煮汁,去滓濾淨,將汁入鍋內,用蒸籠鋪松毛於籠內,再將松香老嫩配搭,鋪松毛上蒸化,松香汁滴在鍋裡蔥薑汁內,撈起扯拔數百遍,放潔淨地上數日聽用。凡取用熬過鬆香1斤,加熬過藥油4兩,夏月只用3兩5錢入鍋內熬化,看老嫩火候得法,取起傾缽內,再入後藥),乳香(去淨)5錢,沒藥(去油淨)5錢,血竭5錢,龍骨(煅)5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,對口疔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極細末,入膏內,用槐柳條攪勻,再入漂朱、角朱(俱研至無聲為度)各2兩,又攪均勻,連缽頭放在潮溼地上,頓多日出火毒。

使用方法

任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引張乘六方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一: 紫霞膏

配方組成

熊膽1兩,西牛黃1兩,冰片5錢,蕤仁5錢,硼砂1兩,黃連5兩,白沙糖5兩。

功效主治

目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黃、膽、蕤、連4味,用龍霜水或露水1鬥,於銀瓷器內,熬至不老不嫩,重綿濾過,入蜜,再用火熬至紫色,以牽絲為度,方入片、硼及後項藥末,量疾輕重加減,收埋土內,出火毒。

注意事項

忌風熱物、欲事。

使用方法

點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