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霜丸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吉氏家傳》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大赭石1錢,木香(炮)1錢,乳香1錢,肉桂1錢,杏仁(去皮尖)1錢,丁香1錢,陳皮1錢半(去白),巴豆15粒(去油),肉豆蔻1個(炮)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飯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硃砂5分,杏仁30粒(去皮尖,炒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吐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乳食前,桃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紫金沙(即露蜂房頂上實處是,研)1兩,蘆薈(研)2錢,貝母(去心)4錢。

功效主治

舌上出血,竅如簪孔,及吐血、衄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櫻桃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水7分1盞化開,煎至5分,溫服。吐血、衄血,每服1丸,酒半盞化開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紫霜半分,天竺黃半分,甘草(炙)半分,茯苓半分,硃砂半分,龍腦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半丸,用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七引《張氏家傳》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石1分,陳皮(去白,巴豆肉半錢同炒幹,巴豆不用)1分,木香1分,杏仁(去皮尖,研)1分,肉桂(去皮,不見火)半錢,丁香半錢,藿香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粟米飯為丸,如小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粒,藿香湯吞下;吐瀉,炙藿香、橘皮湯吞下;吐,煎棗子湯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七引《張氏家傳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石(火煅,米醋淬不拘遍數,以手拈得碎為度,研細,水飛)半兩,牛黃2錢(研),硃砂1分(研),麝香1錢(研),鱉甲1分(醋炙),巴豆1分(去皮心膜,出油盡),枳殼(去瓤,麩炒)2錢,當歸(去蘆並土,炙)2錢,甘草(炙)3分,木香1分,生犀末2錢,大黃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疳發熱,肚大腳細,發穗面黃,宿滯不消,或作寒熱,腹內疼痛,經年瘦弱,及中惡等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○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石2錢(細研,水飛),巴豆20個(去皮尖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哺失節,致傷脾胃,停積不化,變成疳疾,腹脹乳食減少,胸腹疼痛,煩悶嘔逆,並傷寒溫壯,內挾冷食,大便酸臭,或已得汗身熱不除,及變蒸發熱多日不解,因食痞癇,或寒或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飯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至10丸,煎皂角仁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○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五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四苓散加黃連、淡竹葉。

功效主治

發熱時吐瀉不止,身熱口渴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五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吉氏家傳》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丁頭大赭石半兩(令煅5遍,醋淬5遍),杏仁27粒(取霜),乳香1錢,硃砂1錢,木香1錢,宣連1分(去頭),輕粉半錢,麝香少許,肉豆蔻2個(面裹,炮),巴豆10粒(取霜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久積,胸高羸瘦,赤白痢疾,腹痛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稀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5丸,紫蘇、飯引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: 紫霜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2兩(搗末)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1錢1分,巴豆7枚(去皮心膜,出油盡,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浸,炊餅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溫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