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效丸

《本草綱目》卷八引《選奇方》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密陀僧2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飲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1日5丸,濃煎蠶繭、鹽湯或茄根湯或酒送下,日增5丸,至30丸止,不可多服。5-6服後,以見水噁心為度,噁心時以幹物壓之,日後自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草綱目》卷八引《選奇方》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原蠶蛾(取未連者,不以多少,去頭足毛羽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腎氣衰弱,陰痿,陽事不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臨臥溫菖蒲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一引《德生堂方》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牡蠣(燒灰,為末)4兩,香白芷4兩,甘草節2兩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食後酒送下,茶清亦可。為末,酒調服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一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芫花半兩(醋浸,炒),木香半兩,檳榔半兩,三稜(炒)半兩,茯苓2錢半,青皮2錢半,全蠍2錢半,附子(炮)2錢半,硇砂(研末)2錢半,桂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疝氣奔豚,小兒溺秘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硇砂用水浸瓷盞內,去滓留湯,以瓶燉成膏子,米醋打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八引《澹寮方》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蓮子心7個,江米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不止,兼勞心吐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細墨研濃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新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八引《澹寮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二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羌活半兩,白朮半兩,陳皮(去白)3分,木香1兩,木通3分,黃耆3分,桑白皮(切,炒)3分,黑牽牛(半生半炒,去頭末)10兩。

功效主治

通身腫滿,痰氣食積,洩瀉痢疾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風壅痰滯,清頭目,生薑湯化下;食積,洩瀉痢,棗湯化下;小便澀,燈心湯化下。得利為度,後服米粥3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二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二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砒霜(細研)半兩,硃砂(細研)半兩,乳香(細研)半兩,麝香(細研)1分,阿魏(細研)1分,安息香1分,綠豆末1分,猢猻頭骨1分,虎糞中骨1分。

功效主治

鬼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勻,以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未發前男左女右手把1丸,便臥一炊時久,便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二。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大戟、芫花、甘遂(醋炒)、澤瀉、葶藶子(炒)、連翹、桑白皮、木香、赤小豆(炒)、黑牽牛(炒,取頭末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腹脹,五實者。腹緊脹,氣上喘,身壯熱,脈洪數,大小便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大棗(蒸,去核)搗如泥為丸,如麻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此乃救急之方,不可常用。

使用方法

量兒大小,檳榔湯送下。以利為度。得利後,用參苓白朮散去甘草補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。

《玉案》卷三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使君子肉4兩(炒),膽南星2兩,檳榔2兩。

功效主治

好食諸物,停積成黃疸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空心砂糖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芎2兩,羌活(去蘆頭)2兩,豬牙皂莢5挺(半生半炙),何首烏(炒,去黑皮)4兩,杏仁(湯浸,去尖雙仁和皮,研)50枚。

功效主治

癩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杏仁外,為末,膩粉半兩,與杏仁同研極細,用白羯羊肉4兩,薄切作大片,先鋪綿,次鋪肉,將上件藥裹了,用線緊繫定,入銀器內煮,不可犯鐵器,約用水1大碗,於藥四面各餘二指許水,方可用碗合定,煮候泣盡水,去綿不用,和肉杵三五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服藥後,只得吃淡粥,候服補藥,以次吃淡飯。須忌房室半年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黑參湯下,1日3次;初服5丸,後逐日每服加5丸,加至50丸,卻逐日每服減5丸,減至5丸止。初服藥至第5-7日,頭痛,牙縫中出涎,是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玉案》卷三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皂礬8兩(加面1斤,和作餅,入火內煨焦為度),蒼朮(米泔浸)6兩,厚朴(薑汁炒)6兩,陳皮6兩,甘草6兩,川椒10兩(去目及閉口者)。

功效主治

男婦大小黃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紅棗3斤(煮熟,去皮核),胡桃3斤(去殼),同搗成膏,和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-80丸,酒送下。初服時覺此藥甘美,服至病將愈,便覺藥臭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三。

《醫方易簡》卷九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(酒洗)5錢,川連(酒洗)5錢,象牙末5錢,淨槐花2錢,小川芎(酒洗)2錢,滴乳香2錢(箬葉去油),露蜂房1個(槐樹上者佳,椒樹上者次之,微火炒)。

功效主治

久近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黃蠟2兩熔化,入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空心煎漏蘆湯送下。至5日,漏孔內退出肉管,待2-3指長,用剪剪去,再退出再剪之,肉管盡出,自然從內生肌長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易簡》卷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黃梔子(隔年者)、大黃(炮),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大便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略秘者,食前用白湯送下;秘甚者,煎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1枚(略去皮),草烏半兩(略去皮),地龍半兩(去土),全蠍42個(去毒),黑豆42粒(去皮),蜈蚣1條(去頭足)。

功效主治

乾溼腳氣,骨裡疼痛,或腫,或不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焙乾為末,入糯米糊為丸,麝香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用冷酒送下。少頃用荊芥穗些少,先嚼爛,用茶清灌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

《一盤珠》卷八: 神效丸

配方組成

藿香1兩,砂仁(微炒)1兩,白茯苓1兩,赤茯苓1兩,煨甘草1兩,生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虛洩瀉,並治嘔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丸,每丸重1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