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一湯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三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真綿黃耆6兩(箭簳者是也,木耆不堪,誤人,以刀劈開揭薄,用白沙蜜不酸者1兩,微入水少許調解,則易塗蘸,候搓勻,炙之微紫色,候冷銼碎,不碾羅),橫紋甘草(炙,細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發:發腦,髮鬢,發眉,發頤,發背。

炮製方法

上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抄5錢,水1盞,煎至7分服之,日3服,夜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三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5兩(炒,去毛),藿香葉1兩(去土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氣病。氣鬱中外,膺腫頸痛,胸滿腹脹,名曰厥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百沸湯點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醫學綱目》卷三十七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6錢,甘草(炙)1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6分,入酒2分,同煎至半盞,溫服。更加橄欖同煎尤好,加山藥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綱目》卷三十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二引《御醫撮要》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12兩,甘草2兩,人參2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以1錢,入鹽少許,如茶點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二引《御醫撮要》。

《痘學真傳》卷七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6錢,桔梗1錢。

功效主治

凡痘起脹遲緩,皮薄漿清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學真傳》卷七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: 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6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不和,心腹痞悶,脅肋脹,口苦無味,嘔噦噁心,不思飲食,面色萎黃,腸虛自利,肌體瘦弱,膈氣翻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沸湯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