奪命丹

《惠直堂方》卷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番木鱉(瓷片颳去毛,真麻油煎枯)1兩,川山甲(土炒)1兩,甘草1兩,硃砂1錢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、傷風、寒溼頭痛發熱;偏正頭風;咳嗽痰火;火眼虛勞;胸膈飽脹,翻胃膈食;絞腸痧;癱瘓,半身不遂,痰迷心竅,癰疽發背對口,溼痰流注;楊梅、魚口、疔瘡,虎蛇傷;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風並鹹、酸物。

使用方法

分為3份各安開,1份用硃砂為衣,1份用雄黃為衣,1份不用衣,俱每服5分。不用衣者,咳嗽淡火,火眼虛勞,絞腸痧,冷茶送下;小兒急慢驚風,薄荷湯送下。硃砂衣者,胸膈飽脹,翻胃膈食,火酒送下;氣膈,木香、火酒送下。雄黃衣者,傷寒、傷風、寒溼頭痛發熱,薑湯送下;偏正頭風,川芎湯送下;癰疽發背對口,槐花1合炒黑,煎酒送下,楊梅、魚口、疔瘡、虎蛇傷、癱瘓、半身不遂、溼痰流注,白酒送下;痰迷心竅,竹瀝、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惠直堂方》卷一。

《易簡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南星(炮)1分,蟾酥1分(酒浸1宿),幹蠍7枚(炒),白附子半分(炮),麝香1字(研),青黛半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以粟米粥為丸,如綠豆大,以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荊芥、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易簡方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錢(研,水飛),麝香(研)半錢,麒麟竭(研)半錢,牛黃(研)、龍腦(研)、沒藥(研)、熊膽(研)、粉霜1錢(研),青黛3錢(研),使君子10個(去殼,面裹煨熟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諸般驚風,天釣,暗風癇病,胎驚,發搐,上視,身直背強;及五疳肌瘦羸瘠,肚大腳細,發稀饞渴;便利膿血,水谷不化,洞洩下注;並溫壯身熱,口瘡煩躁,叫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取井花水滴水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以薄荷自然汁半(蟲見)殼許化開,入溫湯半茶腳調勻服之。若諸疳瀉利不止,或驚熱涎盛,吊眼發搐者,以3丸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
《袖珍》卷三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紫河車半兩,密陀僧半兩,砂仁1錢,貫眾1錢,殭蠶(直者)1錢,烏魚骨1錢,茯苓1錢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一切腫毒,木舌、雙乳蛾、喉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無根水浸2時,頻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易忠信方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分,琥珀(研)1分,天南星1分,防風1分,白殭蠶(洗,炒)1分,麝香肉(別研)1分,茯神1分,酸棗仁(去皮,炒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蕓薹子(炒)半錢,蟬殼(洗淨)4錢,全蠍(炒)半兩,天麻(酒浸)8錢,白附子3錢,天漿子21個,蜈蚣2條(炙),木鱉子肉2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癇及一切風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量大小加減1-2丸,金銀薄荷湯磨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易忠信方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李信之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)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黃連3錢,井泉石3錢,寒水石(生)3錢,白礬(生)3錢,五倍子(去瓤)3錢,訶子(去核)3錢,鉛白霜3錢,黃丹3錢。

功效主治

危急咽喉,風熱毒腫,閉塞涎壅,氣不得通,水藥不下,以致難救者;及白口瘡、惡瘡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冷酒調如稀糊,時時呷之,或幹摻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李信之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)。

《外科集腋》卷八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真川連3錢,麻黃(去節)3錢,黃柏6錢,黃芩6錢,大黃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脹鼻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馬蘭根汁浸曬9次,取密竹1段,將藥入內,火煅存性,研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分,石菖蒲、石斛、竹瀝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集腋》卷八。

《外科集腋》卷八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土鱉、歸尾、大黃、紅花、桃仁、自然銅、古文錢、乳香、沒藥、硃砂、兒茶骨碎補、血竭、雄黃、黃麻根灰、麝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重傷,危在頃刻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集腋》卷八。

《傷科補要》卷三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歸尾3兩,桃仁3兩,血竭5錢,地鱉蟲1兩5錢,兒茶5錢,乳香1兩,沒藥1兩,自然銅2兩,紅花5錢,大黃3兩,硃砂5錢,骨碎補1兩(去毛),麝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重傷險症,臟腑蓄瘀危急之候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黃明膠熱化為丸,硃砂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禁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陳酒磨衝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補要》卷三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大附子(炮,去皮)5錢,丹皮1兩,大黃末1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入胞衣,脹滿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將大黃末醋熬成膏,每兩作8丸。

使用方法

薑汁和酒磨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四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三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西牛黃1錢,青黛1錢,甘草1錢,鬱金2錢,明天麻2錢,白殭蠶2錢,白附子2錢,全蠍(去頭足)2錢,茯神2錢,蟬蛻(去頭足)2錢,陳膽星2錢,鉤藤鉤5分,桔梗5分,硃砂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搐痰氣,急慢二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金箔30張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金銀花煎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三十三。

《玉案》卷五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丹皮、官桂、赤芍、桃仁、芒消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子死腹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滾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五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川烏(火爆,去黑皮)1兩,雄黃1錢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蔥汁為丸,如蓮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蔥葉1片將藥裹內,火微燒,嚼爛,黃酒送下。衣蓋汗出而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
《準繩·病醫》卷二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巴豆(去殼)1錢,大黃1錢,鬱金5分,雄黃5分,乳香5分,硃砂3分,黃丹3分,輕粉2分,麝香少許,蟾酥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,大便秘實不通,或心腹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至9丸,茶清送下。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病醫》卷二。

方出《雲岐子保命集》卷下,名見《準繩·女科》卷五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幹荷葉、生地黃、牡丹皮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敗血衝心,發熱,狂言奔走,脈虛大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濃煎湯,調蒲黃末2錢匕。1服即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雲岐子保命集》卷下,名見《準繩·女科》卷五。

《醫學鋼目》卷十八引海藏方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大黃(為末,置砂器中以水攪81遍,飛過)1兩,牡蠣1兩,生薑1兩,沒藥1錢,乳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惡瘡癰疽發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轉作丸子1錢,用好酒1升,木炭火熬1沸,分2碗盛之,夜露1宿。

使用方法

早晨去滓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鋼目》卷十八引海藏方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八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南星4錢,半夏4錢(為末,以生薑汁捏和作餅子,焙乾),珍珠(新白者,研)2錢,巴豆(去油淨)1錢,硃砂4錢,金箔10片,銀箔10片,輕粉5分,麝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不省人事,目定直視,牙關不開,唇白或黑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1歲兒1丸,燈心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經驗良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常山1兩(細研,銼,先炒次用),前胡半兩(同炒)。

功效主治

寒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麻疹全書》卷三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辰砂(擇腰面者,以紗囊盛之,用升麻、麻黃、紫草、連翹4味同入砂罐,以新汲水、桑柴火煮1日夜,取出,將砂細研,仍將藥汁去滓,飛,取末待幹,聽用)2錢,麻黃(連根節,酒蜜拌,炒焦)8分,蟬蛻(洗淨,去足)3分,紫草(酒洗)5分,紅花子3分,穿山甲(酒洗)5分,真蟾酥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倒陷,及痘毒入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醋酒為丸,分作千粒。

使用方法

週歲者半丸,2歲者1丸,最多者以3丸為止,熱酒化服,厚蓋取汗,汗出痘隨出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疹全書》卷三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《藥德全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九)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川大黃1兩,白殭蠶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疙瘩,腫塞咽喉,水米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生薑汁為丸,如彈子大,陰乾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汁磨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《藥德全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九)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六○引《新效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川鬱金8錢(溼紙裹煨),生辰砂2錢,巴豆24粒(去心膜油令盡)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,大人癇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芡實大,用前辰砂更加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燈心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六○引《新效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馬草節半兩(炒幹,再用蜜炙黃色),揀丁香5錢,廣木香5錢,檳榔5錢,藿香葉5錢。

功效主治

五膈食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分,煎柿蒂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(炒,去絲用)1兩,寒水石(飛)1兩,山豆根1兩,紫河車1兩,幹胭脂1兩,貫眾1兩,縮砂仁1兩,馬屁勃1兩,地慄沙1兩,飛羅面1兩,金星鳳尾草1兩,麝香(另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纏喉風,急喉閉,牙關不能開,重舌、木舌、雙乳蛾;並誤吞竹木、雞、魚骨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每藥1兩作15丸,蛤粉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丸冷水半盞,放藥在水中,其藥略有水米泡起,不用藥,只服水半盞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六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金頭蜈蚣1對,麝香1錢,輕粉1錢,硃砂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七十二證走徹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蟾汁和劑,不得用手和,用竹刀子切成黃米大,瓷碗內搖之成丸,放幹用羽子筒盛之,經年不變色。

使用方法

吐逆噁心,每服2-3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丁香49粒,巴豆49粒,杏子49粒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久日赤白一切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搗為泥,用淨黃蠟化開,作1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一切葷腥油物。

使用方法

如用時,空心服3-7丸。赤痢,甘草湯送下;白痢,生薑湯送下;赤白者,甘草、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半斤(分作4份,酒、醋、小便、米泔4處浸3宿,取出曬乾)。

功效主治

(疒頹)疝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加海帶、海藻、海螵蛸、澤瀉共4味同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食前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六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沒藥半兩(別研),血竭2錢(別研),巴豆(去皮不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急心痛;氣食積;婦人月水不行,血瘕;疔瘡、癰疽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入巴豆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若急心痛,木香湯送下;氣食積,陳皮湯送下;婦人月水不行,紅花酒送下;婦人血瘕,當歸酒送下;疔瘡,橘菊水送下,涼水亦得;癰疽腫毒,連翹湯送下,便毒,瓜蔞湯送下,打撲傷損,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血竭1錢,蟾酥半錢,銅綠半錢,明礬半錢,硃砂半錢,輕粉半錢,大黃半錢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麝香3字,海羊15個(去蝸牛。1方用龍腦2字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疔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海羊研細爛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先嚼蔥白3寸,然後用好酒送下1丸。如重車行7裡,汗出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錢,幹胭脂1分,蟾酥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用帶根蔥1根,破開將藥放入,用火燒軟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須嚼碎好酒下,汗出為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四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5錢,南星(姜制)5錢,半夏(炮)5錢,獨活5錢,荊芥穗5錢,遠志肉5錢,川芎5錢,酸棗仁(炒)5錢,白附子(炒)5錢,川白芷5錢,桔梗5錢,甘草5錢,石菖蒲5錢,白茯苓3錢,白朮3錢,天麻(炮)3錢,全蠍(去毒)3錢,防風(去蘆)3錢,羌活3錢,茯神3錢,川烏(炮,去皮)3錢,殭蠶(炒)3錢,細辛(去葉)3錢,蟬蛻14個(去泥),辰砂1錢,雄黃1錢,麝香1錢,金箔20片,銀箔30片(五味乳缽研)。

功效主治

急慢驚風,胎風風癇,客忤物忤,目睛斜視,痰壅搐掣等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生薑汁打麵糊為丸,如芡實大,以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丸或1丸,用金銀、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。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三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釜底墨1兩,灶突墨1兩,樑上倒掛塵1兩,牛黃1錢5分,黃芩1兩,麻黃1兩,小麻奴1兩,辰砂2錢,黃連1兩5錢,雄黃3錢,真珠1錢,寒水石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熱結胸中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新汲水1盞,研1丸於水中,令化盡服之。若病人渴欲飲水者,與之多飲為妙。不欲飲水者,亦宜強與之,須臾,當發汗出乃解。若服下1時許不作汗,宜再服1鍾,以汗出為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三。

《飼鶴亭集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西牛黃5分,雄黃5分,天蟲(焙)5分,全蠍(去毒)5分,明天麻5分,珍珠粉2分,血珀3分,原麝3分,天竺黃1分,蜈蚣(制)1分,防風(酒炒)2分半,白芷2分半,蟬退(焙)1分半,青礞石1錢2分,陳膽星2錢,辰砂1錢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粉甘草濃汁量加煉蜜為丸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鉤藤、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5錢,雄黃5錢。

功效主治

無名腫毒,疔瘡發背;小兒急慢驚風;及疽瘡,傷寒陰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蟾酥為丸,如菜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蔥酒送下。取汗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。

《解圍元藪》卷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苦參4兩,桔梗4兩,升麻4兩,當歸4兩,白芍4兩,連翹4兩,荊芥4兩,防風4兩,羌活4兩,蒼朮4兩,獨活2兩,茯苓2兩,黃苓2兩,川芎2兩,蛇床子2兩,薄荷5兩,大黃5兩,白芷5兩,陳皮3兩,半夏3兩,幹葛3兩,枳殼1斤,甘草1兩,山梔8兩,芒消3兩。

功效主治

麻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均作10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解圍元藪》卷四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麻黃(酒蜜炒焦)3錢,升麻3錢,山豆根2錢半,紅花子2錢半,大力子2錢半,連翹2錢半,蟬衣3錢,紫草3錢,人中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及發之時,但見乾燥,其痘焦黑者;痘方起發,正值經期,其血大下,以致陷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蜜為丸,辰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則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○引《施園端效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白礬、滑石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同瓶器內燒,丸如半棗大。

使用方法

紝坐子宮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○引《施園端效方》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輕粉5分,麝香5分,白砒(制)5分,白礬(煅)1錢,辰砂(為衣)1錢,血竭1錢,蟾酥(幹者,酒化入藥)2錢,銅綠2錢,寒水石(煅)2錢,乳香2錢,沒藥2錢,雄黃2錢,蝸牛(連殼)21個。

功效主治

七情內乖,營衛不和所致的陰陽二氣疽,及疔毒惡瘡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先將蝸牛研爛如泥,勻和前藥為丸,如綠豆大。如丸不就,加好酒打300-500下。

注意事項

忌冷水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先用蔥白3寸與病者嚼爛,吐於男左女右手心,將藥丸裹入蔥白,用無灰酒3-4盞溫熱送下。被蓋取汗為度,重者不過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裘1個(即蜣螂所滾之裘丸,凡糞土下俱有,用裘中有白蟲者,將裘少破1點仍蓋住,火煅黃色存性,勿令焦),麝香1分,孩兒茶2分,金絲黃礬2分,硃砂(春2分、夏4分、秋6分、冬8分)。

功效主治

翻胃噎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醬炒厚味、蔥蒜、酒面、炙煿等物,及氣惱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燒酒調服。如覺飢,大小米煮,漸漸少用,日2-3次,不可多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五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信石1錢,白礬2錢,白附子3錢,南星4錢,半夏5錢(洗)。

功效主治

上氣喘急,經歲咳嗽,(鼻勾)(鼻合)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用信石與白礬一處,於石器內煅紅出火,黃色為度,卻和半夏、南星、白附子為細末,生薑、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,硃砂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諸惡毒熱物,切不可犯鐵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小兒3丸,井花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五。

《博濟》卷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2兩,金箔80片,膩粉半兩,黃蠟3兩,巴豆80個(紙裹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陰陽二毒衝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蠟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以膩粉1錢,米飲1盞調下。如人行1裡,藥性動,下惡物。如藥在其中,取出,掘一地坑埋3伏時取出,除卻上面黑物,以麝香裹養之,如更用時,擘為兩處重為丸,1粒可療5-7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張渙方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狼牙草1兩,萹竹1兩,苦參1兩,雷丸半兩,鶴蝨半兩,薏苡仁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蟲動不止,攻心危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糯米飯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取生地黃汁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張渙方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白礬(枯)、黃丹(炒赤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豬心血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熟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六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巴豆1兩(去殼,醋煮1伏時),黃丹3錢(炒),硃砂3錢,雄黃3錢,乳香5錢,鬱金5錢,大黃1兩,輕粉20錄,蟾酥1錢或5分,飛羅面3兩。

功效主治

疔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(炒,去絲嘴)1兩,寒水石(煅)1兩,貫眾1兩,縮砂仁1兩,紫河車1兩,山豆根1兩,幹胭脂1兩,馬屁勃1兩,白茯苓(去皮)半兩,烏賊魚骨半兩,磁石半兩,烏芋1兩半,南硼砂1錢,象牙末1錢,甘草1兩,飛羅面3兩,金星鳳尾草1兩,麝香1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纏喉風,急喉痺,牙關緊急不能開者,重舌、木舌、單雙肉蛾;並誤吞竹木、雞骨、魚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1兩可作15丸,蛤粉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冷水半盞放藥內滾動,候沫起,吃水不吃藥,細細呷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幹蛤蟆1個(燒為灰),蟬殼1分,蛇退皮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五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麝香少許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但是一切疳,至午後服半錢至1錢,2歲即服1字,熱米飲調下。後煎桃柳湯放溫,浴兒後,便用青衣蓋之,當有蟲出,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八引《野夫多效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蠍梢(去毒用)1錢,牛黃半錢,輕粉半錢,水銀(錫少許,結砂子)半錢,麝香1字,梅花龍腦1字,青黛2錢,天南星(慢火炮裂,中心取2塊),皂角子大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南星淨乳缽內研如粉,次入蠍梢又研細,後入前藥一處研極細,用石腦油為丸,如櫻桃大。

使用方法

3歲以上兒服1丸,3歲以下服半丸,煎薄荷湯化磨開與服。只1丸,逐下驚涎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八引《野夫多效方》。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川烏(酒煮)4兩,蒼朮(米泔浸)4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服15丸。忌見風,暖蓋出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
《產育寶慶》: 奪命丹

配方組成

附子半兩(炮,去皮臍),牡丹皮1兩,乾漆1分(搗碎,炒煙盡)。

功效主治

胎衣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釅醋1升,大黃末1兩同熬成膏,和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育寶慶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