覆盆子丸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(去萼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杜仲(去皮,炒去絲)1兩,柏子仁(炒香,另搗之)2兩,枸杞子(焙乾)2兩,地膚子(微焙香)1兩,胡桃仁(去皮,另研)2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山藥末同白麵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半斤,五粒松半斤,枸杞子6兩,秦皮4兩,川升麻3兩,巨勝5兩,楮實5兩(水淘去浮者,曬乾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生地黃汁6升,好醋半升,蜜半升,酥7兩,先煎地黃汁等十餘沸,入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白蒿、青蒿、荏子、蘿蔔、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溫酒送下;如不飲酒,以漿水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1兩,五味子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酸棗仁1兩,白朮1兩,熟乾地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虛寒,面青黃色,兩肋脹滿,筋脈不利,背膊疼痛,瘦乏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;米飲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(去萼)1兩半,巴戟天(去心)1兩半,山芋1兩半,澤瀉1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白朮(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菟絲子(酒浸,別搗)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乾薑(炮裂)1兩,山茱萸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五味子1兩,陳橘皮(去白,炒)1兩,龍骨1兩,石斛(去根)1兩,青木香1兩,檳榔(銼)1兩,芎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赤石脂1兩,陳曲(炒)1兩,柏子仁1兩,地骨皮1兩,蛇床子1兩,肉蓯蓉(去皺皮,酒浸,切,焙)2兩,黃耆(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腰痛,不能運動;及男子五勞七傷,下元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1兩,細辛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決明子半兩,芎半兩,五味子半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白茯苓半兩,羌活半兩,桂心半兩,柏子仁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甘菊花半兩,枸杞子半兩,車前子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肝氣不足,兩目昏暗,熱氣衝上,淚出疼痛,兩脅虛脹,筋脈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酒、溼面、炙煿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1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,黃耆(炙,銼)1兩,五味子1兩,補骨脂(炒)1兩,烏藥1兩,石斛(去根)1兩,澤瀉1兩,蓽澄茄1兩,沉香(銼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半,芎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赤芍藥3分,山茱萸3分,菟絲子(酒浸3日,搗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元髒虛弱,臍腹(疒丂)痛,膝脛少力,百節痠疼,昏倦多睡,小便頻濁,頭眩痰唾,背脊拘急,飲食無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食前溫酒送下;米飲、鹽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3兩半(揀去梗萼杆),巴戟天(穿心紫者,去心)2兩,肉蓯蓉(酒浸,去皺皮,切片,焙乾)2兩,遠志(去心)2兩,牛膝(酒浸1宿,焙乾)2兩,五味子(洗淨,焙乾)2兩,續斷2兩,山茱萸(去核,焙乾)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漸加至10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2兩,菟絲子1兩,五味子1兩,枸杞子1兩,覆盆子1兩,牛膝1兩,葫蘆巴1兩,綿黃耆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生地黃汁熬成膏,每服半匙,用酒調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1兩,薯蕷1兩,石斛(去根,銼)1兩,熟乾地黃1兩,牛膝(去苗)1兩,陽起石(酒煮半日,細研,水飛過)1兩,桂心1兩,巴戟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1兩,菟絲子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1兩,蛇床子1兩,山茱萸1兩,枸杞子1兩,五味子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赤石脂1兩,澤瀉1兩,鹿茸(去毛,塗酥,炙令微黃)1兩,白茯苓1兩,遠志(去心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(去梗)半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山芋半兩,鹿茸(去毛,酥炙)半兩,黃耆(銼)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遠志(去心)1分,石斛(去根)3分,肉蓯蓉(酒浸,去皺皮,切,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,骨髓虛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覆盆子丸

配方組成

覆盆子12分,蓯蓉10分,巴戟天10分,白龍骨10分,五味子10分,鹿茸10分,茯苓10分,天雄10分,續斷10分,薯蕷10分,白石英10分,乾地黃8分,菟絲子12分,蛇床子5分,遠志6分,乾薑6分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,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陳臭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酒送下,日2次。細細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