硃砂1兩,麝香2兩,山豆根1錢(生,杵),巴豆3分,雄黃1分,黃丹1分,斑螫1分(1半生,1半熟,以糯米炒),苦藥子1分(炒1半),續隨子1分,沒藥1分,蜈蚣2個(炒1個)。
上以糯糊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忌一切穢惡。
每服1丸,用無粉茶送下。凡中毒者,便下藥,少時覺心頭拽斷皮條聲,即是毒下,或從口中出,或從下部出,嫩即成血,老即成蜣螂、鱉子帶命之物,因凝血裹出,即知當初下者毒物;其藥瀉出,便以洗過香湯再度仍以硃砂收之。每1丸可治男子5人,婦女3人,服藥後轉瀉不止,白粥止之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。
辰砂(水飛極細)1兩,石膏(燒赤,地內出火毒,取末)1兩,白附子1兩,生腦子半錢(1方無石膏)。
一切頭痛。
上為細末,粟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,日中曬,硃砂內養。
每服5丸,薄荷湯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巴豆霜1錢,幹蠍1錢,天南星1錢,硃砂(別研)1錢,木鱉子1個(炮,去殼,研為末)。
小兒急慢驚風,夜啼,虛積痰毒。
上為末,用蒸餅心研合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1歲2丸,用桃白皮煎湯令溫吞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靈苑方》。
消石(研)5錢,砒(同消石入罐內煅,出火毒)5錢,膩粉(研)5錢,粉霜(研)5錢,礬(枯)1兩,黃丹1兩,硃砂1兩,乳香3錢,桂府3錢,滑石3錢。
寒瀉,手足厥逆者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丸,粟米飲送下。未愈加丸數。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四引《本事》。
天門冬4兩。
勞嗽。
上藥碎銼,取一白垍小盒子,將天門冬入在一香爐內,三塊兩塊燒之,上以物閣住盒子,令煙燻盒子內,十分光黑,仍以物遮煙,只就一處令出,令煙厚了,取砂2兩,入在盒子內,上以川椒蓋頭令滿,以蓋子合定,蜜調茶土固封,土內仍著少鹽,外以鐵線系纏定,放地上,仍以一瓦子襯底上,以醋為灰家,下3斤火,候消得一半來,更下2斤,火冷取出,埋在溼地一宿,出火毒了,揀砂令淨,研細,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-5粒,以人參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一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硃砂(大塊如牆壁,鮮紅光陰似雲母色者,細研,水飛,澄去水,曬,研萬下)5錢,牛黃(陝西、千層者)2分(勻)。
每服5分,蜜調服。痘將發時,用豬糞調水,濾清汁調硃砂服。
《簡明醫彀》卷六。
硃砂、磁石。
硃砂為末,用磁石同炒三次,炒至硃砂黑色,去磁石。
用硃砂末些少,蜜水調服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硃砂3兩,馬牙消3兩,消石2兩。
上為末,入瓷瓶中,以重抄細紙三重,密固瓶口,重湯煮之,常如魚眼沸,水耗,即以熱水添之,不歇火,21日夜滿,開瓶子,其消並在瓶四面,收之細研,任服;其硃砂即在中心,取出細研,以小瓷盒子中盛,固濟,微火養一日,加火1斤,煅令通赤,放冷,開取細研,以棗肉和,每1兩砂,可丸得360丸。
忌羊血。
每日早晨,含化1丸。如要多合,但依分兩,酌度修煉為丸。婦人服之亦佳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五。
通明硃砂半兩,龍膽半兩(去苗),黃連半兩,鉛霜(研入)1分,鐵粉(細研)1分,牛黃(細研)1錢。
小兒胎熱,心臟氣壅,煩熱驚悸。
上為細末,以粟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以薄荷蜜水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萬全方》。
硃砂1分,鐵粉1分,幹蠍1分,天麻1分(酒浸),半夏1分(湯浸10遍,炮,焙乾),白姜1分,白附子1分,金箔14片。
小兒驚風;上喘咳嗽。
上為細末,蒸棗肉為丹。
每服1餅或半餅,荊芥、薄荷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丁時發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