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灰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、石灰。

功效主治

腎漏,陰囊先腫,後穿破,出黃水,瘡如魚口,能致命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五倍子同石灰炒黃色,去灰,攤地出火毒,砂盆內研為細末,不犯銅鐵。

使用方法

幹搽瘡上,5-7次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一引《經驗良方》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乾薑、石灰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瘡腫軟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爛搗,入清油相和,捏作餅子。

使用方法

罨在瘡腫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一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四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石灰1升,青木香2兩,楓香(一作沉香)2兩,燻陸香2兩,丁香2兩,橘皮3兩,陽起石3兩,礬石4兩。

功效主治

狐臭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治下篩,以綿作篆子,粗如指,長4寸,展,取藥使著篆上,以絹袋盛,著腋下。先以布揩令痛,然後夾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四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七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陳石灰8兩,黃柏末1兩,商陸根(去筋,淨末)2兩。

功效主治

杖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油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七。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婦人經驗方》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豬貼脊血半盞,石灰1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氣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將豬血於湯上暖,用杖子攪停後,用石灰於火上燒令黃,為末,羅過,入灰1錢,同血攪停。

使用方法

放溫服,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婦人經驗方》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七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風化石灰、嫩韭葉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;一切瘡毒,無論已破未破,及跌打損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搗,入鵝血調和成餅,乘風陰乾,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患處。無鵝血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八十七。

《仙拈集》卷四引內府方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陳石灰2兩(炒粉紅色),大黃1兩,五倍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醋調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四引內府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七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蜈蚣草、雄黃、石灰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蟲、蛇、蜂、蠍、蚖蛇、蜘蛛、沙蟲等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螫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石灰2鬥(以小便浸5日,細淘過),大麻心5兩,槲葉1兩,桑葉5兩,青蒿葉半斤,刺薊6兩,益母草6兩,蕓薹子6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以端午日收採,相和石灰,納臼中,杵令爛溶,作片,曬乾,用時即旋搗羅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以敷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石灰。

功效主治

吐血妄行。

使用方法

以石灰刀頭上燒,用井水調下。後用扁柏葉,同階前草根研自然汁嚥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石灰1升,地松苗汁,細辛末2兩,旋覆根汁1兩,葛葉汁1兩,青蒿汁1兩,麥門冬苗汁1兩,莓苗汁1兩,豬脂1斤(煉了者)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諸藥汁,並石灰入脂,和作餅子,曬乾,搗末如粉。

使用方法

以敷瘡上。5月5日合之更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風化石灰1合,小麥面2合,皂莢灰1合,白蘞1合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腫及發背,乳癰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以釅漿水和如麵糊,塗貼,日換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《仙拈集》卷四: 石灰散

配方組成

陳石灰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傷處,幹則以香油調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