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合散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貝母(煨微黃)1兩,赤芍藥1兩,紫菀(洗去苗土)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1兩,甘草半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1-10月份,傷寒煩熱,咳嗽不欲食,胸前滿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
《濟生》卷七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(蒸)1兩,紫菀茸(洗)1兩,貝母(去心)1兩,白芍藥1兩,前胡1兩,赤茯苓(去皮)1兩,桔梗(去蘆,炒)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風熱相交,咳嗽痰多,心胸滿悶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十八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半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木通1兩(銼),麥門冬3分(去心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紫菀半兩(洗,去苗土),黃芩1兩,甜葶藶3分(炒令紫色)。

功效主治

熱病,心肺熱盛,小便赤黃,上氣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用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八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六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赤芍藥、當歸、百合、生地黃、側柏葉、荊芥、犀角、牡丹皮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鬱金、大黃。

功效主治

打撲傷損,敗血流入胃脘,嘔黑血汁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加童便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六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七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半兩(炒黃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腹中滿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或1錢,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紫蘇子3分(微炒),桑根白皮1兩(銼),紫菀3分(去苗土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款冬花3分,漢防已3分,貝母3分(焙微黃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仁,麩炒微黃),人參3分(去蘆頭),赤茯苓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桔梗半兩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久咳嗽,胸中氣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個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5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魚骨鯁在喉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用蜜水調塗帛上,匝項系之,甚者不過3-5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幹百合2合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後溫水調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3分,柴胡1兩(去苗),桑根白皮3分(銼),杏仁1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麻黃3分(去根節),赤茯苓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紫蘇莖葉1兩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勞熱,咳嗽損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十二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3分,甜葶藶半兩(隔紙炒令紫色),桑根白皮半兩(銼),郁李仁3分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,大腹皮3分(銼),漢防已半兩,赤茯苓3分,紫蘇莖葉3分,陳橘皮2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咳嗽,頭目連背膊浮腫,喘促,大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人參1兩,貝母1兩,白茯苓1兩,杏仁1兩,甘草1兩,幹山芋1兩,鹿角膠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肺胃不順,氣逆,嘔血不止,咽嗌不利;兼治嗽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杏仁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中盞,黃蠟1皂大,煎至6分,去滓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2兩,紫菀1兩(去根節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前胡1兩(去蘆頭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百合病,身微熱,惡寒煩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用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2錢,桑皮7分,前胡8分,桔梗7分,芍藥1錢,赤苓8分,貝母1錢,橘紅1錢,甘草5分(或加紫菀、款冬)。

功效主治

子嗽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黃柏1兩,白及1分,蓖麻子仁50粒(研)。

功效主治

頤頦瘡(獨骨瘡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用樸消水和作餅貼之,日3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栝樓根1兩,牡蠣3分(燒為粉),梔子仁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,焙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百合病,一月不解,變如渴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竹葉2-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一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葛根1兩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黃芩半兩,前胡3分(去蘆頭),石膏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已經14日外,潮熱不退,四肢無力,昏沉如醉,恐變成百合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半兩,桑根白皮1兩(銼),栝樓根1兩(銼),葶藶半兩(隔紙炒令微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心胸氣壅,喘促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蔥白5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: 百合散

配方組成

百合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咳嗽,心胸不利,煩悶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竹茹1分,煎至6分,去滓,入蜜半匙,更煎2-3沸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