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膝(去苗,切,焙)1兩,生地黃汁1盞,當歸(切,焙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芎藭半兩,蒲黃半兩,瞿麥(去根)2兩,消石(別研)2兩。
子死腹中,或死子已久壞爛,母欲悶絕者。
上8味,除地黃汁外,搗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再煎,入地黃汁3分盞打轉,煎沸,稍熱服2-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大牛膝3兩,麝香1分,乳香1錢(去油)。
經來小便痛如刀割。
水1盞半,煎牛膝至1盞,臨服磨麝、乳二香入內,空心服。
《竹林女科秘方》卷一。
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3兩,葵子(炒)3兩,榆白皮(銼)3兩,生地黃汁3合。
胞衣半出半不出,或子死腹中,著脊不下,數日不產,血氣上衝。
上4味,除地黃汁外,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大盞,入地黃汁1合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牛膝1斤,白茯苓1兩,人參1兩,當歸半兩。
腳氣。
上為細末。
酒調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
牛膝(酒浸)1兩,瞿麥1兩,滑石2兩,赤小豆2合半,當歸(酒浸)1兩半,木通1兩半,葵子1兩2錢半。
產兒已出,胞衣不下,臍腹堅脹,急痛甚,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。
上銼散。
每服3錢,水2盞煎,不拘時服。
《得效》卷十四。
牛膝(取肥大長數尺者,去蘆,銼碎,用黃精銼片同拌,蒸1炷香,去黃精,暴幹)4兩。
瘧病久不愈者。
以水4升,煮取2升,分2次溫服,未發時1服,臨發時1服;用好酒2升煮取亦可。
《痎瘧論疏》。
牛膝、歸尾、黃芩,琥珀末少許。
血瘀小便不通。
《證治匯補》卷八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,幹木瓜(焙)1兩半,牡丹(去心)1兩半,芎藭1兩半,萆薢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羚羊角(鎊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2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黃耆半兩。
風,腰腳疼痛,不能運動,足心俱痛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取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牛膝(酒浸)1兩,當歸1兩,赤芍1兩,虎骨(酥炙令黃)2兩,芒消(別研)半兩,芎藭半兩,桃仁(去皮尖,雙仁)2兩。
歷節痛風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至2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《金匱翼》卷一。
生牛膝根並葉1握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當歸(焙)1兩。
小便不通,莖中痛,及女人血結腹堅痛。
上銼細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五。
牛膝(去苗,酒浸,焙,銼)1兩半,萆薢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乾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黃耆(銼,炒)1兩半,芎藭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丹參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5兩,人參5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5兩,獨活(去蘆頭)5兩,桂(去粗皮)5兩,甘草(炙、銼)4兩,當歸(切,焙)4兩,木香2兩,杏仁(湯浸、退去皮尖雙仁,炒黃)15枚。
腳氣,手足緩弱,膝疼痺,上熱下冷,或時心悶,或即嘔逆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生薑1分(拍碎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1日3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延胡索5錢,牛膝3錢,當歸3錢。
胞衣不下。
酒煎服。
《葉氏女科》卷三。
當歸(酒炒)1錢,牛膝(鹽水炒)1錢,白芍(酒炒)1錢,元胡索(炒)1錢,丹皮1錢,肉桂(去皮,另燉)4分,桃仁(去皮尖,杵)7粒,木香末5分(衝藥服)。
月水不利,臍腹作痛,或小腹引腰,氣攻胸脅。
水煎,加酒1杯服。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四。
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3分,樸消(別研)3分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桂(去粗皮)半兩,芎藭半兩,大黃(銼碎,微炒)半兩,蒲黃半兩。
子死腹中,氣血凝結,致子難下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連3-5服,未下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冬葵子(炒)半兩。
妊娠墮胎,胞衣不下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未下更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八。
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1兩,菴(艹閭)子(微炒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芍藥半兩,芎藭半兩,土瓜根(洗,切)1兩,樸消(別研)3分,牡丹皮(去心)3分,桂(去粗皮)3分。
室女氣血凝澀,月水來不快利,少腹(疒丂)痛,煩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虻蟲(去翅足,熬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水蛭(熬)1分半,土瓜根1分半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樸消3分。
月水不通,血氣澀滯,結成堅塊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牡丹皮1兩,芍藥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芎藭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黃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薔薇根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京三稜1兩半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婦女逾年月水不通,臍下結塊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獨活,杜仲,牛膝,秦艽,防風,川芎,當歸,人參,甘草,赤芍,陳皮,桔梗,白芷,香附,生地,桑寄生。
因產後血虛生熱,胎前坐臥溼地,或夏月浴後當風,夙有溼氣,留滯下焦,產後溼熱交攻,轉為腳氣。
《陳素底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牛膝、萆薢、杜仲、防風、蓯蓉、肉桂、蒺藜、菟絲子。
《風勞鼓病論》卷二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8分,青蒿子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柴胡(去苗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烏梅(去核,炒)1兩,芎藭1兩,甘草(炙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半兩,酸棗仁半兩,地骨皮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藁本(去苗土)半兩。
虛勞潮熱,骨節痠痛,面赤口乾,夜多盜汗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薑2片,大棗1個(擘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6兩,白茯苓(去黑皮)6兩,防風(去叉)6兩,芎藭6兩,人參5兩,桂(去粗皮)5兩,獨活(去蘆頭)5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5兩,甘草(炙、銼)4兩,當歸(切,焙)4兩,磁石20兩(煅,醋淬7度,研細),杏仁15粒(去皮尖雙仁,炒)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生地黃汁1合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日午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牛膝(銼,焙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丹參2兩,前胡(去蘆頭)2兩,石斛(去根)2兩半,杜仲(去粗皮,塗酥炙,銼)1兩半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,續斷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大麻仁(研)1合。
肝痺筋攣,肢體不隨。
上10味,除大麻仁外,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煎5-7沸,別下麻仁少許,煎至1盞,去滓,空腹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牛膝(去苗土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羚羊角(鎊)半兩,升麻3分,酸棗仁(炒)3分,芍藥3分,防風(去叉)1兩,虎脛骨(酥炙)1兩,梔子仁3枚。
風。腰腳不隨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牛膝半兩(銼,去苗),水銀2兩,硃砂2兩半。
胎動安不得,尚在腹,母欲死。
上藥以水5大盞煮牛膝,可餘一半,去滓,即以少蜜和硃砂及水銀研如膏。
每服以牛膝汁1小盞,調下半匙,頻服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牛膝4兩,滑石8兩,當歸3兩,通草6兩,葵子1升,瞿麥4兩。
產兒胞衣不出。
上切。
忌牛、狗肉。
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次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三引《集驗方》。
牛膝4兩,防風4兩,甘李根皮4兩,丹參4兩,前胡4兩,石斛5兩,杜仲3兩,秦艽3兩,續斷3兩,鱉甲(炙)3兩,陳橘皮2兩,大麻仁2升(熬研)。
筋虛極傷風,入筋縮攣,腰背不伸,強直苦痛,或為腳氣。
上切。
忌莧菜。
以水1鬥4升,煮取5升,去滓;下麻仁,更煎取2升,分3次服。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荊芥穗1兩,桔梗(炒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人參半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知母(焙)半兩,烏梅15枚(去核),甘草(炙)3分,烏頭(麩炒裂,安地上,用盞蓋,出火毒,去皮臍尖)3枚,黃連(去須)3分,敗龜(以醋1碗塗浸,炙用)1兩。
虛勞邪氣攻擊,心腹刺痛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肥棗1枚(擘)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