蝸牛散

《三因》卷十五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不拘多少(以竹索串,瓦上曬乾,燒存性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,不論潰破與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輕粉少許,豬脊髓調。

使用方法

用紙花量病人大小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30枚,蛇蛻皮1分,莨菪子半兩(水淘,去浮者),幹蜣螂半兩,臭黃1分,夜明砂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痢久不愈,肌體黃瘦,愛食泥土。

炮製方法

上入瓷瓶子內,以泥封瓶口,燒令藥熟,候冷取出,搗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粥飲調下,每日3-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5枚(炙令黃),蠐螬3枚(炙令黃),螻蛄3枚(炙令黃),赤石脂1分,白龍骨2分,麝香1分(細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痔。生瘡腫痛,下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殼1錢(末),皂莢子(煨,去皮,取末)3錢,乳香(如蓮子大)1枚,膩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氣毒瘰癧,生於頸腋,累累如桃李,大小不定,腫硬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雞子1枚,開啟取清去黃,調藥末,卻入殼內,以溼紙三五層裹,放飯甑內蒸,候飯熟取出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以五味肉汁嚼下。後冷暖水漱口,良久,瀉出青物,少年者只作1服,年老者分為2服,臨時以意加減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殼(燒灰)半兩,麝香半兩,白狗糞(燒灰)半兩,人糞灰半兩,蝙蝠(燒灰)半兩,青黛半兩,蟾頭(燒灰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口齒疳瘡,臭爛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少許,吹於鼻中,再以蜜和貼口齒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八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六○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子10枚(去殼,細研如泥),蒔蘿末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熱撮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奶汁和塗於口畔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八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六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殼2-7枚(燒灰),角蒿1兩(燒灰),麝香末半錢,黃柏末半錢,細辛末半分,石膽1杏仁大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口齒疳瘡,蝕口鼻中欲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少許,貼於患處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
《得效》卷七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螺1個,冰片少許,腦子少許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腫脹,作熱如火。

炮製方法

上同入瓦器內盛,頓逼半日,自化成水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以少許點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(煿幹)1分,烏賊魚骨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血熱衝肺,鼻衄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字,用時先含水1口,再以藥搐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3-7枚(燒灰,細研),磁石(火煅,醋淬)1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痢後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心米飲調下,日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(幹者)1分,白狗糞灰1分,蝦蟆灰1分,麝香(研)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口齒疳,唇口癢痛,齦肉赤黑色,氣息臭穢,牙齒搖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字匕,吹鼻中,並以蜜和塗齒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五: 蝸牛散

配方組成

蝸牛殼1兩,真牛乳半升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入銚中,以慢火上熬令乳盡,將蝸牛殼取出研如粉,入大黃末1分,更研令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皂莢子仁湯送下。大小便中利出惡物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