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1錢,黃耆(炒)1錢,當歸(酒洗)1錢,川芎1錢,芍藥(炒)1錢,白朮(炒)1錢,陳皮1錢,茯苓1錢,金銀花7分,連翹7分,白芷7分,甘草5分。
痘疹、癰疽、瘡瘍、時毒、大頭瘟之氣血虛弱者。
每服3-5錢,水煎服。
《陳氏小兒痘疹方論》。
保元湯,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白朮、忍冬、白芷、連翹。
癰疽,痘疹,毒盛不能起發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六。
人參1錢,川芎1錢,白芍1錢,黃耆1錢,當歸1錢,白朮1錢,茯苓1錢,金銀花1錢,白芷5分,甘草5分,皂角針5分,桔梗5分。
癰疽已成,不得內消者。
不可用內消洩氣、寒涼等藥,致傷脾胃為要。
水2鍾,煎至8分,食遠服。
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
黃耆(鹽水炒)2錢,花粉2錢,防風1錢,當歸(酒洗)1錢,川芎1錢,白芷1錢,桔梗(炒)1錢,厚朴(姜制)1錢,穿山甲(炒)1錢,皂角刺(炒)1錢,金銀花3錢,陳皮3錢。
一切癰疽,6-7日未消者;大頭瘟。
用水、酒各1鍾,煎至7分,瘡在上,食後服;在下,空心服。2帖後,只用水煎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。
黃耆(蜜炙)1錢,白朮(土炒)7分,白茯苓5分,陳皮4分,防風4分,連翹4分,白芍5分,當歸5分,桔梗7分,荊芥3分,牛蒡子3分,炙甘草3分。
痘11-12日,半收半斂之際。
水煎。不拘時候服。
《同壽錄》卷三。
黃耆、白芷、連翹、羌活、川芎、當歸尾、赤芍藥、防風、桔梗、柴胡、皂角、金銀花、甘草。
傷寒發頤,有膿不消,已破或未破。
水煎服。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