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花粉、桔梗、白茯苓(去皮)、訶子肉、石菖蒲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痘後失音。
上為末。
水調在碗內,用小竹7莖,小荊7莖,縛作1束,點火在碗內煎,臨臥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三。
天花粉1兩,生乾地黃(洗)1兩,幹葛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北五味子半兩,甘草1分。
消渴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,加粳米100粒,水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十七。
花粉1錢,薄荷1錢,幹葛1錢,防風1錢,殭蠶1錢,硃砂1錢,老竺黃1錢,黃連1錢,甘草1錢,鬱金1錢,硼砂1錢,冰片1分,麝香5厘。
口舌爛,或舌下腫大有核,破出黃痰,既愈而復發者。
上為細末。
薄荷、燈心湯調服;含之亦妙。
《喉科秘訣》卷下。
天花粉2兩,甘草3錢。
小兒外腎膚囊腫痛。
每服2錢,無灰酒1盞,煎7分,空心溫投;不能飲者,只用水煎,少入酒同服。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天花粉1錢半,白芷1錢,乳香2分,沒藥5分,赤芍藥1錢7分,貝母7分,歸尾1錢,金銀花3錢,穿山甲(炒黃色)1錢2分。
瘰癧潰爛疼痛。
上銼1劑。
忌鮮魚、雞、羊等物。
好酒1鍾半,煎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