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膝丸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虎脛骨2兩(塗酥,炙微黃),羚羊角屑2兩,松節2兩(銼),當歸2兩(銼,微炒)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威靈仙2兩,桂心2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風毒,攻注腰腳,骨髓疼痛,不可屈伸,及歷節風,腎傷腰腳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酒1鬥,先煮黑豆2升令熟,去豆取酒,熬如稀餳,和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丹參1兩,獨活1兩,白蒺藜1兩(微炒,去刺),萆薢1兩(銼),大麻仁1兩,木香2分,桂心3分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玄參3分,羚羊角屑3分,車前子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緩弱,皮肉頑痺,關節抽痛,骨熱煩疼,頭旋目眩,眼暗漠漠;腎連膀胱相應,時腹氣攻疼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虎脛骨1兩(塗酥,炙微黃),羌活1兩,海桐皮3分,當歸3分(兩)(銼,微炒),巴戟3分,芎藭3分,薏苡仁3分,防風3分(兩)(去蘆頭),桂心3分,杜仲1兩(去粗皮,微炙,銼)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石斛3分(去根,銼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熟乾地黃1兩,酸棗仁3分(微炒),肉蓯蓉1兩(酒浸一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仙靈脾3分,補骨脂3分(微炒),幹蠍3分(微炒),天麻3分,木香3分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毒流注,腰腳筋骨疼痛,行立艱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萆薢1兩(銼),酸棗仁3分(微炒),防風3分(去蘆頭),杜仲1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丹參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芎藭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桂心3分,羌活3分,白茯苓3分,乳香1兩,安息香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。

功效主治

風痺腳疼痛,冷痺筋骨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,豬、魚、雞、犬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腹以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羌活1兩,巴戟1兩半,桂心1兩,五加皮1兩,杜仲2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補骨脂1兩半(微炒),石斛1兩半(去根節),安息香1兩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當歸1兩。

功效主治

臟腑氣血俱虛,風冷攻注,四肢疼痛,腰腳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白芍藥1兩,遠志1兩(去心),黃耆1兩(銼),肉蓯蓉2兩(酒浸一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杜仲2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續斷1兩,蛇床子1兩,薯蕷1兩,菟絲子2兩(酒浸一宿,曬乾,別搗為末),白茯苓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鹿茸2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巴戟1兩,柏子仁1兩,桂心1兩,五味子1兩,石斛2兩(去根,銼)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六極七傷,小便數,陽氣弱,腰脊疼痛,上焦虛熱,恆多健忘,不能久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去苗)1兩,巴戟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肉蓯蓉(酒浸一宿,颳去皺皮,炙幹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雲母粉1兩,熟乾地黃1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續斷半兩,柏子仁半兩,杜仲(去粗皮,炙令黃色,銼)半兩,川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半兩,山茱萸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石斛(去根,銼)半兩,萆薢(銼)半兩,石菖蒲半兩,乾薑(炮裂,銼)半兩,蛇床子3分,菟絲子1兩半(酒浸3日,曝幹,別搗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風邪所攻,手足偏枯,筋脈不利,胸脅支滿,背多疼痛,飲食不消,寒熱盜汗,短氣不足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入雲母粉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黃耆3分(銼),側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羌活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肉蓯蓉1兩(酒浸一宿,銼,去皺皮,炙),防風3分(去蘆頭),芎藭1兩,桂心1兩,巴戟1兩,幹蠍3(半)兩(微炒),白茯苓1兩,五加皮1兩,甘菊花3分,天麻1兩,補骨脂1兩(微炒),熟乾地黃1兩,萆薢1兩(銼),茵芋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痿痺,四肢不舉,頭目昏重,不能飲食,身體乏力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3兩,巴戟天(去心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半,五加皮(銼)1兩半,杜仲(去粗皮,炙)1兩半,乾薑(炮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風冷腰腳疼痛,行步不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3分(去苗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3分,木香半兩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牽牛子2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腎間冷氣留滯,腰間攻刺疼痛,不能俯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;生薑、橘皮湯送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5兩(銼末),生地黃5斤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不止,下元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半)(去苗),柏子仁3分,桂心1兩,白茯苓3分,白石英1兩(細研,水飛過),黃蓍1兩(銼)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,炙令微黃),五味子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覆盆子1兩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曝幹),山茱萸3分,芎藭3分,杜仲3分(去粗皮,炙令微黃,銼),熟乾地黃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肉蓯蓉1兩(酒洗,去皺皮,微炙),磁石1兩(燒,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,補骨脂1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骨痿無力,坐而難起,目視茫茫,短氣不足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3兩(去苗),生乾地黃4兩,當歸1兩半(銼,微炒),桂心3兩,木香1兩,五味子2兩,肉蓯蓉3兩(酒浸一宿,銼,去皺皮,炙令幹),神曲末3合(炒微黃),大麥糵2合(炒微黃),白朮1兩半,人參1兩半(去蘆頭),白茯苓2兩,檳榔1兩,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痃癖氣,不能食飲,虛乏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半(去苗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,赤箭1兩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丹參1兩,五加皮1兩,杜仲1兩,桂心1兩,石斛1兩(去根),威靈仙1兩半,仙靈脾1兩,道人頭1兩,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虎脛骨1兩半(塗酥,炙令黃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風,手足頑痺不遂,骨節痠疼,筋脈拘急,行立稍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漸加至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川椒1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芎藭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半兩,當歸3分(銼碎,微炒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白朮2分,熟乾地黃1兩,桂心1兩,澤蘭3分,蓬莪荗1兩,肉豆蔻1兩(去殼),硼砂1兩半(研入),青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冷,血氣凝滯,面色萎黃,四肢羸瘦,不思飲食,腹中多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2兩(去苗),虎脛骨2兩(塗酥,炙令黃),沒藥1兩,羌活1兩,當歸1兩,桂心1兩,敗龜1兩(塗酥,炙令黃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腰腳風冷疼痛,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琥珀1兩,芎藭1兩,川大黃3分(銼,微炒),水蛭1分(炒令微黃),鬼箭羽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腹中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白朮半兩,芎藭半兩,桂心半兩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水蛭1分(炒微黃),鬼箭羽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利,臍腹疼痛,不多飲食,四肢瘦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赤芍藥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鬼箭羽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白朮1兩,牡丹2兩,虎杖1兩,桂心1兩,烏梅肉半兩(微炒),白薇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虻蟲1分(去翅足,微炒令黃),水蛭1分(微炒令黃),蒲黃半兩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月水不調,小腹痞硬,乍寒乍熱,食不生肌,心腹刺痛,口乾多唾,手足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半兩(去苗),柏子仁1兩,白薇半兩,杜仲3分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牡蠣1兩(燒為粉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細辛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川椒3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澤蘭3分,桂心半兩,紫菀半兩(洗,去苗土),黃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五味子半兩,萆薢半兩(銼),紫石英1兩(細研,水飛過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白茯苓3分,厚朴3分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風虛勞損,腑臟乏弱,四肢羸瘦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)2兩,川芎2兩,續斷2兩,萆薢2兩,丹參(去蘆)2兩,黑狗脊(去毛)2兩,杜仲(銼,炒去絲)2兩,獨活2兩,白朮2兩,枳殼2兩,當歸2兩,白芍藥2兩,防風2兩,幹木瓜2兩,熟乾地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流注,腰腿兩腳疼重攣痛,及腎虛目見黑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木瓜湯送下,稍加至30丸;酒下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1兩(去苗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白芍藥3分,厚朴1兩半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白朮3分,芎藭半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羌活3分,桂心3分,訶黎勒1兩(煨,用皮)。

功效主治

腰胯疼痛,四肢少力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3兩(去苗),石斛1兩半(去根,銼),狗脊1兩半,桂心1兩半,川椒1兩半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),附子1兩半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1兩半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腰腳疼痛,攣急不得屈伸,及腿膝冷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七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杜牛膝5升,紫金藤10錢,厚肉桂2錢,上當歸4錢,葵根1兩,麝香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數日,子死不出,母氣欲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米飲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乳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乳香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勞攻注,背膊疼痛,四肢沉困,日漸瘦弱,飲食無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至20丸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引何元壽方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草烏、荊芥、續斷、萆薢、牛膝、破故紙、骨碎補、黑牽牛、香附子、當歸、川楝子、何首烏、赤小豆、石楠葉、防風、芍藥、烏藥、地黃、木瓜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。空心鹽酒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引何元壽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九引《選奇方》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3日,焙乾)1兩,澤瀉1兩,乾地黃1兩,茯神1兩,山茱萸1兩,川巴戟1兩,赤石脂1兩,杜仲(炒)3兩,五味子3兩,幹山藥3兩,菟絲子3兩(酒浸3日,炒幹),蓯蓉(酒浸3日,焙乾)4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百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醋、蒜、陳臭之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九引《選奇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,獨活(去蘆頭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丹參1兩,石斛(去根)1兩,牡丹(去心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萆薢2兩,薏苡仁(微炒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白蒺藜(炒)2兩,檳榔(細銼)2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痺弱,不能行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溫酒送下,日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千金》卷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3兩,芍藥3兩,人參3兩,大黃3兩,牡丹皮2兩,甘草2兩,當歸2兩,芎藭2兩,桂心1兩,蜇蟲40枚,蠐螬40枚,蜚蠊40枚,虻蟲70枚,水蛭70枚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月水往來,乍多乍少,仍復不通,時時疼痛,小腹裡急,下引腰身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酒送下,日3次,不知稍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4兩,益智(炒)4兩,大棗(用燈心煮熟,去皮核)4兩,乾薑(炮)1兩半,桂(去粗皮)2兩半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蜜1斤(煉)。

炮製方法

上10味,除蜜、棗外,搗羅為末,先將棗肉同藥末研,後入蜜同和,若干燥,即將藥酒添助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至30丸,空心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
《杏苑》卷八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6錢,大黃5錢,細辛5錢,桃仁5錢,川芎4錢,當歸須4錢,水蛭2錢。

功效主治

瘀血停留,月水不通,腹中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去苗,酒浸,焙)1兩,五加皮(銼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菖蒲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冷氣久積,臍腹虛脹不消,攻擊疼痛,腰背相引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去苗,切,酒浸,焙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補骨脂(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萆薢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芎藭半兩,山茱萸半兩,石斛(去根)半兩,續斷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木香(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冷氣攻心腹疼痛,及腰膝冷痺,眼花耳鳴,四肢沉重,食減色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蓯蓉(酒浸)1兩,牛膝(酒浸)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萆薢(切碎,炒)1兩,海桐皮(去粗皮)1兩,自然銅(醋淬7次)1兩,威靈仙(去土)1兩,金毛狗脊(去毛)1兩,川烏頭1兩(生,去皮臍),沒藥半兩(另研),乳香半兩(另研),地龍(去土)1兩,骨碎補(去毛)4兩,木鱉子(去殼,另研)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下注,腳膝無力,筋骨痠疼;或上攻,頭面腫痛,遍身疼倦,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3兩,芍藥3兩,桔梗(炒)3兩,厚朴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香熟)3兩,大黃(銼,炒)3兩,柴胡(去苗)3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1分,檳榔(銼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兩,訶黎勒皮3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癥癖積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棗湯送下。加至30丸,通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去苗,酒浸一宿,切,焙)1兩,肉蓯蓉(酒浸一宿,切,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海桐皮(銼)1兩,自然銅(煅,醋淬7遍)1兩,威靈仙1兩,狗脊(去毛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沒藥(研)半兩,乳香(研)半兩,骨碎補(去毛)4兩,地龍(去土,炒)2兩,木鱉子(去殼,炒)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毒氣留滯經絡,壅遏榮衛,致腳膝腫痛不仁,風氣下疰,腳膝無力,筋骨痠疼,或上攻頭面腫痛,遍身疼倦、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13味,除沒藥、乳香外,為細末,再入研者藥和勻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,山茱萸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芎藭半兩,地龍(去土,炒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經氣弱,風溼毒氣與血氣相搏,面板不仁,足痛不能履地,迎風淚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銼,酒浸一宿,焙)2兩半,木香2兩半,訶黎勒皮2兩半,菟絲子(酒浸,搗碎)2兩半,人參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檳榔(煅,銼)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。食即腹脹,喘息不利,腰連左胯時掣痛,小便日有餘瀝,背膊拘悶,手心多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空腹溫酒送下,日午再服。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4兩,白朮(炒)8兩,萆薢(炒)8兩,丹參(炒)2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腰腳不遂,攣急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至20丸,溫酒或鹽湯送下,早、晚食前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1分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黃)1兩1分,牡丹皮1兩1分,菴(艹閭)子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兩,赤芍藥1兩,芎藭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蒲黃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或不通利,或1月再來,或如豉汁,腹痛難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酒送下,1日2次。加至5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一引《護命方》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續斷半兩,芎藭半兩,萆薢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虛冷,小便頻數,日夜50-60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鹽湯送下;或用鹽煎服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一引《護命方》。

《雞峰》卷十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4兩(酒浸一宿,焙為末),乾漆半兩(捶碎,炒煙出)。

功效主治

血瘕,臍腹堅脹,下痢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米飲送下,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一宿,焙乾)、肉蓯蓉(酒浸一宿,焙乾)、川芎、羌活(去蘆頭)、當歸(洗、焙)、杜仲(去粗皮,生薑汁浸,銼,炒)、麻黃(不去根節)、赤芍藥、木香、沒藥、乳香(別研)、木瓜、附子(炮,去皮臍)、萆薢、大腹皮、五加皮、薏苡仁(炒)、續斷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溼痺,四肢拘攣,腳膝疼痛,腳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用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)、萆薢、杜仲(炒去絲)、蓯蓉(酒浸)、防風、菟絲子(酒浸)、白蒺藜各等分,桂枝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腎肝損,骨痿不能起於床,筋緩不能收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豬腰子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菟絲子(水淘去浮者,曝幹,酒浸一宿,去酒蒸1次,砂盆內爛研成膏,作餅,焙)2兩,熟乾地黃(切,焙)2兩,薏苡仁2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牛膝(去蘆,酒浸一宿,焙乾)2兩,五加皮(有橄欖香為真,去梗,銼,焙)2兩,肉桂(去粗皮)1兩,石楠葉(慢火炙,研,去毛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防風(去蘆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,風溼客於經絡,毒氣每發則筋骨拘攣,腰脊腳腿皆痛,足心隱痛,不能步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大木瓜(去皮瓤),蒸令糜爛,研膏,和前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,焙乾,用潔砂瓷器貯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漸加至50丸,空心及晚食前用木瓜湯或鹽酒吞下,日進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牛膝丸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,切,焙)5兩,生地黃汁5升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不止,下元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2味,先將牛膝為細末,入地黃汁浸,夜浸晝曬,復浸汁盡為度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