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膽1錢,雄黃半錢,輕粉半錢,麝香1分。
痔漏。瘡口不合,膿汁清稀,腫硬不消。
上為細末。
幹摻藥於瘡口上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十。
熊膽1分,蘆薈3分,黃連半兩(去須,微炒),沒石子1枚,幹馬齒莧1兩。
小兒熱痢,全不欲乳食,身體壯熱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熊膽5分,孩兒茶2分,冰片1分。
脫肛氣熱者,痔瘡。
上為末。
用人乳調點患處。熱汁自下而肛收矣。
《良方合壁》捲上。
熊膽(細研)1分,甜葶藶(微炒)1分,莨菪子(炒令微黑)1分,蝦蟆灰1分,人糞灰1分,白礬灰1分,麝香(細研)1分,雄黃(細研)1分,蘆薈(細研)1分,硫黃(細研)1分。
小兒急疳蟲,口內及齒齦作瘡。
上為散,都研令勻。
如有瘡處,宜薄敷之;如鼻癢,即取少許逐日吹鼻中2-3遍,以愈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熊膽半兩,牛黃半兩,雄黃半兩,五靈脂半兩,丹砂半兩,麝香半兩,蚺蛇膽(以上細研)1分,黃連(去須)1分,幹蠍(去土)1分,天麻1分,蝸牛(炒)1分,馬兜鈴根(幹者)1分,大黃(銼碎1分,炒)1分。
小兒24種疳。
熊膽等7味研令如粉,黃連等味搗羅為散,再同研令極細。
每服1字至半錢匕,早晨、午間、臨臥用米飲調下。或以蜜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3-5丸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冰片1分,熊膽2分。
痔瘡。堅硬作痛,脫肛腫泛不收。
上為細末。
先將大田螺1個,用尖刀挑起螺靨,入藥在內,放片時,待螺化出漿水,用雞羽掃痔上。頻頻用之愈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三。
熊膽。
水弩射人。
塗之。更以雄黃同酒磨服之。
《證類本草》卷十六引《斗門方》。
熊膽半兩,黃連3分(去須,微炒),幹馬齒莧1兩,沒石子1枚,蚺蛇膽半兩,犀角屑2兩。
小兒熱痢,壯熱吐乳。
上為細散。
100-200日兒,每服1字;2-3歲,每服半錢,空心、午後用新汲水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熊膽(研)半兩,雄黃(研)半兩,青黛(研)半兩,丹砂(研)半兩,黃礬(燒令汁枯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莨菪子(炒)半兩,蘆薈(研)3分,龍膽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白礬(燒令汁盡)3分,蟬蛻(炒)3分,蝦蟆(炙焦)3分,麝香(研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黃柏(去粗皮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小兒一切疳痢。
上為細散。
60-100日孩子,每服1字匕,1-2歲半錢匕,3-4歲1錢匕,早晚、食前用米飲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