砒霜1分(細研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豉半兩(炒幹)。
一切瘧疾。
上為末,入砒霜,以軟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食熱物。
每服3丸,臨發前以冷生薑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。
砒霜1分,澱花2兩,鐵砧上末4兩(淘淨)。
嵐瘴寒瘧。
上為細末,用麝香少許,金銀箔40片,以糯米粽子為丸,如雞頭大。
每服1丸,用酒磨下。或吐或瀉為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。
砒霜半錢,乾地龍3錢,巴豆6枚(去殼)。
牙疼。
上為末,以豬膽汁為丸,如麻豆大。
綿裹1丸,於病處咬之。有涎即吐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砒霜(生,研)1兩,天靈蓋1兩(生用,為末),猢猻頭骨1枚(燒灰),硃砂半兩(細研),東南桃柳枝各7莖(長三寸)。
瘧。往來寒熱,發歇無時。
上為末,取粽子角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男左女右手把1丸,預先嗅之。1丸可醫5-7人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。
砒霜1兩,阿魏1分,雄黃3分,硃砂1分(細研)。
瘧。發作無時,不定寒熱。
上藥於端午日用糯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去發1時辰,綿裹3丸,男左女右塞耳中。如惡發,茶清送下3丸。當吐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八。
砒霜半兩,硇砂1分,膩粉半兩,巴豆3-7枚(去皮心,麩炒出油),斑蝥2-7枚(糯米拌,炒令黃,去翅足),芫花1分(醋拌,炒令幹,別樣為末),狗膽1枚。
婦人月水不通,結為癥塊,腹內(疒丂)痛,面色萎黃。
上為末,以醋1大盞,熬芫花、狗膽為膏,為丸如黃米大。
每服5丸,空心以溫當歸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砒霜1分(醋熬5遍,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,巴豆7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,母丁香4枚,相思子7枚,阿魏半錢(面裹煨,面熟為度),恆山1錢。
小兒瘧,累發不定。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於未發前服2丸,以冷水送下。每1歲加1丸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砒霜1分(細研),白礬灰半兩,幹蟾(燒灰)半兩,夜明砂半兩(微炒),黃丹半兩(微炒),硃砂1分(細研)。
小兒疳痢。
上為末,以軟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忌食熱物。
每服3丸,以冷水送下。服藥後,以桃、柳湯洗,衣服裹之,蟲子當出。白黃即易愈,黑者難愈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砒霜半兩,雄黃1兩,丹砂(3味一處同研)1兩,玳瑁(鎊)1兩,藜蘆(炒)1兩,椿葉(陰乾者)1兩,阿魏1兩半(別研)。
山嵐瘴瘧,或入山早吸毒氣,令人寒熱如瘧,終日不已,頭痛痰逆,嘔吐不下食,日漸羸瘦。
上為末,和勻,用安息香1兩,酒浸,重湯煮為糊,為丸如赤小豆大。
忌熱物。
每用3丸,男左女右,以緋絹袋盛,繫於臂或衣帶上。如瘧不已,即用醋湯麵東嚥下3丸;如要吐,空心漿水下5丸。如吐甚,以冷水調綠豆末1-2錢匕,服即止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。
砒霜(研)1錢,凝水石(燒)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分,定粉(炒)半兩。
小兒五疳下痢。
上為末,用粟米飲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3丸5丸,米飲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砒霜1分,雄黃1分,硃砂1分,麝香1分,幹蟾灰1分。
小兒久疳痢不愈。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粟米大。
忌熱物。
每服1丸,以冷粥飲送下,1日2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