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砒5錢,白礬1兩5錢,硼砂2錢,雄黃2錢,硫黃2錢。
痔瘻。
上為末。以砂罐1只,先將前4味放入罐中,封固紮好,架於爐上燒之,視其青煙已盡,白煙剛起時,用箸於封口紙上戳一豆大之孔,將硫黃從孔中傾入罐中,看紙上掛牌時,即為火候適度之徵,將罐移開火爐,冷後取藥,研末備用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黃濟川方。
白砒2兩,白礬2斤,食鹽1兩,雄黃1兩,百草霜1兩,冰片4兩。
痔瘻。
先將前4味入罐煅過,取出,同後2味研末備用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陳慶華方。
白砒1兩,枯礬5錢,明雄1兩,倭硫黃5錢。
痔瘻。
先將前3味入砂鍋內,用泥固罐口,中開一孔,以火煅之,待孔中煙盡時,加入硫黃,如前封之,再煅至煙盡,取出研末備用。
用時以蜂蜜調塗痔上,1日3次。黃水出盡,其核自落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周伯純方。
白砒3錢,白礬1兩,白番滷3錢。
痔瘻。
上為末,入紫泥罐內,將鹽泥封固罐口,以炭火煅紅,視其青煙已盡,白煙將起,上下紅徹時,將罐取下,放於地上一夜,將藥取出,研末備用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
砒霜1兩,生白研2兩,輕粉4錢,蟾酥2錢。
痔漏,惡瘡,頑肉死肌,腐不脫者。
先將砒、礬入鐵鍋中,以碗蓋密,煅2炷香時,冷定取藥細研,另研輕粉,蟾酥和勻用之。
《瘍科綱要》。
明礬1兩,白砒3錢。
痔瘡。
上為細末,入陽城罐內,外圍炭火,煉至煙起,煙即砒毒,人不可聞,候煙盡,礬枯去炭,次日取研至無聲為度。
四圍搽之,不可使藥流入中孔,致令大痛。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四。
紅砒(放舊瓦上火煅,白煙將盡取起,淨末)1錢,枯礬2錢,真烏梅肉(燒存性)2錢,硃砂(飛淨)3分。
諸痔。
上為極細末。
用時以口浸溼手指,蘸藥於痔頭痔身上搓燃,1日3次。初敷不腫,5-6日出臭水,出盡,其痔乾枯,不用上藥,輕者7-8日全愈,重者半月收功。
《驗方新編》卷七。
紅砒不拘多少(放舊瓦上火煅,白煙將盡取起),枯礬1錢,烏梅2錢(燒存性。一方加白靈藥5分)。
痔漏。
上為極細末。
用時以口津溼手指,蘸藥於痔頭、痔身上搓燃,1日2次。初敷不腫,5-6日出臭水,出盡,其痔乾枯,不用上藥。輕者7-8日全愈,重者半月收功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白礬2兩,蟾酥2錢,輕粉4錢,砒霜1兩,天靈蓋(青鹽水浸,煅赤,清水內淬7次)4錢。
痔瘡突出。
上為極細末,入小新鐵鍋內,上用瓷碗密蓋,鹽泥封固,炭火煅至2炷香,待冷取藥,研極細末,鋁罐收貯。
每日上午蔥湯洗淨,用津唾調捻如錢厚,貼痔上令著,以薄綿紙挼軟掩上,捲束其藥,不使侵好肉上;若內痔,至晚再換1次。至6-7日,其痔枯黑堅硬住藥,待其裂縫自落,換落痔湯洗之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四。
白砒5錢,白礬2兩,雄黃1錢,爐甘石2錢,冰片5分。
痔瘻。
先將砒、礬研末,放入乾燥砂罐底部鋪平,次加爐甘石末,再加雄黃於其上,每次加藥,必須鋪平,最後將罐口用皮紙密封,放在槓炭火上煅之,即可見濃煙透過皮紙冒出,待無煙時,將罐取放地上,俟冷卻後,取出藥物,同冰片研末備用。
用時將需要藥末,加入適量清水調和,使成糊狀,塗於痔核之上。黃水流盡,痔核即落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林夢九方。
鱉頭1個(漂淨,酥炙,研為細末,每4錢加白砒1兩),白礬2兩,輕粉4錢,淨蟾酥2錢。
痔瘡。
上為細末,用小鐵鍋1只,入藥在內,上用碗蓋,鹼泥封固,炭火煅3柱香為度,研末。
每日辰、午、申3時上藥3次。7-8日其瘡自落,後用玉紅膏、生肌散長肉收功。
《瘍科捷徑》卷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