薑黃3分,牡丹半兩,赤芍藥半兩,桂心3分,芫花1分(醋拌炒幹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琥珀半兩,延胡索半兩,鬼箭羽半兩,木香半兩,硇砂半兩,凌霄花半兩,京三稜3分(微炮,銼),水蛭1分(炙炒令微黃),虻蟲1分(炒令微黃,去翅足),川大黃1分(銼碎,微炒),乾漆3分(搗碎,炒令煙出)。
婦人虛冷,血氣積聚,心腹妨悶,月候久不通,少思飲食,四肢羸瘦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7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薑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熟乾地黃1兩,牡丹1兩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肉桂1兩(去粗皮),芎1兩,續斷1兩,木香3分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白朮1兩,羚羊角屑1分,赤芍藥3分。
產後虛羸不足,胸中氣短,腹內緊急,腰背疼痛,月水不調,煩渴,四肢無力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縮砂1兩,草豆蔻1兩,蓽澄茄1兩,橘皮1兩,青皮1兩,薑黃1兩。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每服2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乾薑黃4兩,乾薑2兩。
妊娠漏胞。
上為末。
每服方寸匕,空心食前酒調下,1日2次。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殭蠶1兩,大黃2兩。
頭面腫大疼痛並喉庳。
上為末,薑汁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井水入蜜少許研,徐徐食後呷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