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戟散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巴戟3分,五加皮1兩,萆薢1兩(銼),牛膝1兩(去苗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防風1兩(去蘆頭),白茯苓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當歸3分,羌活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腰腳疼痛,行立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巴戟1兩,五加皮1兩,萆薢1兩(銼),牛膝1兩(去苗),石斛1兩半(去根節),天麻1兩,白茯苓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虎脛骨1兩(塗酥,炙令黃),木香1兩,磁石1兩(炒,醋淬7遍,研,水飛過)。

功效主治

風冷,臟腑虛弱,及腰腳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生冷、油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巴戟3分,五加皮半兩,萆薢3分(銼),牛膝3分(去苗),石斛3分(去根,銼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白茯苓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溼腰痛,行立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次入酒1合,更煎2-3沸,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巴戟天(去心)1兩,楝實(取肉,麩炒)1兩,木香1兩,茴香子(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疝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博濟》卷五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紫巴戟1兩(穿心者,以陳粟米同炒令黃色),香白芷半兩(銼碎,微炒),蠻薑末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元髒虛冷上攻,致生口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豬石子1對,去筋膜,每石子1個,入末1錢,用溼紙裹,煨熟,趁熱去紙,先以口承石子熱氣,口中有涎即吐出,候冷,即可細細嚼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巴戟散

配方組成

巴戟1兩,柏子仁1兩,石龍芮1兩,天麻1兩,牛膝(去苗)1兩,牡蠣(燒為粉)1兩,菟絲子(酒浸1宿,焙乾,別搗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幹)1兩,萆薢(銼)3分,防風(去蘆頭)3分,當歸3分,羌活3分,桑螵蛸(微炙)3分,肉桂2兩(去皴皮)。

功效主治

風勞,氣血不足,臟腑虛傷,肢節煩疼,腰膝無力,形體羸瘦,面色萎黃,小便數多,臥即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推薦方劑